就在文三和刘芳子,终于杀了自己心腹大患的时候。
福海还在教育部跟那帮本土派的文化名人斗智斗勇。
由于部长王新压不住这帮人,在代千秋带领下,这帮人已经搞起了罢工。
原本应该百十号人到教育部,在工作时间居然只剩下稀拉拉的四五个人。
福海夹着工包来上班,看到这幅情形。
立刻明白了一切。
同时他也非常惊讶。
没想到,本土派的力量竟然这么庞大。
百十号的教育部门,90%以上的居然都支持他们!
部长王新,颓废的坐在办公椅上。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这个北平教育部长就做不下去了。
而南京政府,又不愿得罪北平文化圈这些名人。
很有可能,他会成为替罪羊,然后南京政府还会再派一个人继任。
但是这个时候,福海站了出来,开始给王新出谋划策、
【既然这帮本土派,什么事都要跟您唱反调。】
【那您不妨就什么事儿都顺他们的意思来。】
【那个头目不是叫代千秋吗?】
【您不妨事儿事儿都问他的意思。】
【一切就按他说的来。】
听到这话,王新急了。
【那我还算是部长吗?】
但他随即就明白过来对方的意思,微微一笑。
这样的做法,有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王新就像一个下属一样,事事都向代千秋请教。
而代千秋作为本土派的领袖,也作为文化界的名人,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
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陷阱,对着王新就开始指点江山,发号施令。
当然这一切都是众目睽睽之下。
代千秋原本以为,对方只不过是故作姿态,回头还是老一套。
却没想到,这次王新居然真的采纳了他的全部建议,并且一字不差!
一切都按照代千秋的意思进行,整个教育部门却发生了巨大混乱!
试试证明,这帮文化圈的名人。
发个牢骚还是可以。
具体处理问题,立刻就像猪一样。
不是把有限的经费在一些小事上全部用光。
就是一些事的处理欠考虑,引发了学生和老师的去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