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时间才轻易的被这些人所蛊惑利用。
傍晚!
张玲刚从超市买了一盘鸡蛋出来。
看到门口不远处,一棵树下有两个老人,在打听李想奶奶之前住的医院怎么走?
或是老人持外地口音太重,所穿的衣服又有些老旧,明显给人一种与当前城市格格不入感。
他们询问的路人时,要么被一脸嫌弃,什么都不说的离开;
要么骂骂咧咧满口脏话,呵斥老人尽快让路。
好不容易遇到懂事小孩想要指路,却被其母亲连忙拽进怀里,并对两个老人恶言相向。
老人委屈的向围观路人连忙解释道:
“不是,真不是大妹子说的那样,我们只是想问问XX医院怎么走?”
老人殊不知自己的解释有些太多余。
围观的路人并不是想听什么解释。
他们之所以围观就是想凭看到的事情,随意臆想一个令他们感到有趣的答案。
然后,凭借臆想出来的结论,随意吐槽评价着看到的事情。
也不管他们的恶意言论是否会对遇到的陌生人产生致命影响?
更不会想想若有天道报应,必会报应到他们自己身上,让他们真正体会今日恶意下的人性冷漠。
当然那种无惧因果报应的自私之人除外。
孩子母亲明显不愿意与两个老人扯上半点关系。
一脸嫌弃的看着老人呵斥道:
“闭嘴!谁是你大妹子了?我可不认识你们。滚,快滚开,离我的孩子远一点。”
懂事小孩看着老人委屈的样子,抬头看着母亲解释道:
“妈妈,妈妈,他们不像是坏人。真的是想问我怎么去XX医院。”
“安静!你小小年纪哪里懂得什么是好人?”说着,警惕的目光看向两个老人,给人一种看穿老人诡计的感觉,“小心被假装问路的人贩子把你拐了去。再卖到山里给人当童养媳。”
“妈妈,他们就是你说的人贩子?”
看着非常懂事的孩子,平日里定是听母亲说过,不少关于女孩被人卖到山里当童养媳的故事。
所以才听到“童养媳”三个字就害怕的,立刻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躲在身后张望打量着。
试图将“人贩子”的模样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以免以后再犯下同样的错误。
“没错!”孩子母亲斩钉截铁的说。
两个老人争先恐后的试图向母女俩解释自己真不是。
当听到孩子母亲的话语,两个老人一脸窘迫的呆住了。
眼神在母女之间来回游离,最终带着几分心疼落在女孩身上。
有人把孩子形容成一张洁白无瑕的画纸。
父母便是画作风格的最初奠定者。
这位母亲如此说话就不怕给孩子造成不良后果?
或因为她这个母亲,让孩子从此分不清善恶,害怕被人贩子卖了,从此彻底封闭自己;
或从此学会不经过司法程序就给人定罪,成为一位真正无法无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