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以史为鉴!”朱重九继续冷笑,一边笑,一边轻轻摇头,“三益,我记得儒家是立志于复三代之治的吧?推崇的也是复古和周礼!”
“主公所言甚是!”章溢想了想,点头回应。
“那三代之时,可有孔圣和董圣?”朱重九立刻笑着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追问。
“这。。。。。?”这回,轮到章溢发傻了。三代之治还在夏商之前,怎么可能有孔夫子和董仲舒?怎么可能去遵从儒学的观点?
“大周的国运,据说有八百余年,然否?”朱重九却不给他更多的思考时间,继续笑着追问。
“自武王伐纣,到文君入秦,有七百九十余年!”明知道话题开始朝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章溢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如实回应。
“那大周之时,可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重九的下一个问题,如同利刀一般,直刺章溢等人心底。
“这,这。。。。。”章溢一时语塞,额头上汗珠滚滚。西周之时,孔夫子没有出生。而放眼春秋战国,竟没有一个国家,因为采用了儒学理念而兴。孔圣人空负盖世盛名,却走到哪都无法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走到哪都不怎么受待见。
“事易备变,上古竞于道德,无须儒家之言,文教自兴。而后世则竞于智谋和气力,是以儒家应运而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刘基忽然从桌子上抬起头,大声补充了一句。
“好一句事易则备变!”朱重九用力鼓掌,这句话,他不久前刚跟胡大海说过,还被对方认真地纠正了一回,所以印象极深,“此语,出于韩非子吧。他可是法家宗师!”
“儒者从来就不吝集百家之长!”刘基又醉醺醺的补充了一句,丝毫想不起来,自己刚才还在推崇董仲舒的独尊理念。
“好一句不吝集百家之长!”朱重九继续鼓掌,“那朱某还有两问,其一,当今之世,与汉武之时,是不是还一模一样?其二,既然不吝集百家之长,朱某现在所行的工商之道,算不算其中一家,有没有可取之处?”
“这,这。。。。”刘基红着脸,无法回应。凭心而论,淮扬三地目前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他根本没办法视而不见。只是为了心中的理念和自身所在的位置,不愿意承认其的确有所长而已。
“诸君莫急,朱某还有一问?”朱重九笑着摆了摆手,继续大声追问,“我辈举义兵,到底是为了恢复华夏,还是恢复儒学?是为了给子孙后代谋万世之幸福,还是谋万世之桎梏?”
“这,这。。。。”刘基双手扶着桌案,摇摇晃晃试图往起站,却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若无秩序伦常,何来万世之基业?三纲五常,乃天里人伦,何来桎梏之说?”
“先生醉了,先生且坐!”朱重九看了看他,叹息着摇头。其实刘基这幅模样,在他的记忆里并不罕见。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就有无数人,试图用一个固定框架,规范整个国家的几百年运转,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记不住教训。
先是有人拿着社会主义模版,凡是与此不符合的,皆斥为毒草。大喊“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结果弄得民生疲敝,光有大国的架子,却无大国应有的繁荣。好不容易到了七十年代末,整个民族终于幡然悔悟,开始脚踏实地。偏偏几十年后,又跳来了另外一部分妄人,拿一份自己都没弄明白的美利坚标准,生搬硬套,丝毫不顾眼前现实和此标准二百余年来的修改变迁。凡是不附和此标准的,则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敢于反对我的,则直接打成五毛,直接威胁挂电线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样的愚蠢荒谬,一样的削足适履!连喊口号的姿态和嘴脸,都丝毫未变!
受朱大鹏的影响,朱重九心里,根本没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且足以使用千秋万世的标准。当然更不会认同,虚无缥缈的三代之治,就是该万世奉行的政治框架。他信奉的是拿来主义,信奉的是兼收并蓄。任何理念,儒家也好,法家也罢,包括记忆里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只要能让华夏复兴,都可以将其有用的部分拿来一用。
想到这儿,他拍了拍刘伯温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其实说得对,朱某这里,的确还没建立任何固定秩序,也没想死抱着任何一家经典。朱某以为,我等起义兵的目的是恢复华夏,不是复兴儒学。而儒学也好,法家也罢,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为了手段,而忘记目的,那是舍本逐末。先生请恕朱某固执,如此愚蠢之举,朱某义不敢为!”
注1:美国南北战争当中,双方将士,都曾经以杀死对方,割取头皮为荣。北方名将谢尔曼,则在威克斯堡,亚特兰大和其他南方地区,进行了非常凶残的烧杀政策。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地区,百分之六十的白人男青年,都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 警讯
第二百九十三章警讯(上)
“目的。。。。。。手段。。。。。。。舍本逐末。。。。。。”刘基小声嘟囔着,两只眼睛亮了又暗,暗了又亮,最终还是支持不住,“嘭!”地一声趴在了桌案上,彻底沉沉睡去。
章溢、宋克、罗本、施耐庵等人,也是第一次听闻朱重九如此具体地阐述心中想法,震惊之余,两眼之中也是充满了茫然。不怪他们理解力差,关键是,华夏自古以来,都讲究祖宗规矩。通常立国的第一代把大框架定下来,后世继承者萧规曹随就是。很少再出现大的变动,而变法者,也通常都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但是今天,朱重九却亲口说出,他原本就没想着死抱着一个固定的方略。也就是说,眼下淮扬地区在秩序混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朱重九这个主公,刻意纵容的结果。并且看样子,朱重九还想继续听之任之下去,根本不想为子孙后代立任何百世不易的祖宗成法。
“主公,主公至少,至少得拿出一个最,最简单的章程来。哪怕,哪怕立国之后后再重新修订,也,也好过没有任何章程!”到底是朱重九的老丈人,在愣了足够长时间后,禄鲲再度鼓起勇气,低声劝说。
“禄,禄主事之言有理。即便昔日高祖入关,也曾有约法三章!”章溢琢磨了片刻,也惨白着脸,跟在禄鲲之后低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