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气冲冲地掀开竹帘,在张霞的叫骂声中贺炎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说两句话也不能说了,不像少给下你的?一句话说就不对喽就想的跑,惯成你们甚的啦咧?走喽就不应回来,你看我行你的不咧。”
咆哮声化做跟踪狂一路尾随着贺炎拐过了巷子才消失。
这不知是贺炎第几次离家出走了。
总之不是第一次,原因也无非就是张霞和张虎,多了就没有了。
上江很小,到不了哪里,在那个公交车还是收费的年代,贺炎去不了上阳,所以那些电视剧里和网上的那些离家出走,几天几夜都找不到人影,最后死在了哪里哪里,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没有的。
出了门往右拐没几步就是尽头,在左拐几步之后右拐进小道,到了出口便出了巷子了。
前面就是小学,隔一条街,不知道是铁的还是钢的围栏,隔着新翻的橡胶跑道,对面就是土砖堆砌起来的另一面围墙。
学校门也从之前的大铁门变成了伸缩门。
总之是除了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和那些教学设备之外,其它的是全部都换新了。
呵!
学校总是喜欢把钱用在这些表面功夫上,而所谓的“领导”们也酷爱这种面子工程,毕竟看上去好那便是好,落了灰的包装袋拿擦鞋布子擦一遍,过期的也能当新鲜的卖。
似乎有一句话是用来概括这种现象的,好像是什么……
“符合我国国情”
大约是吧!
……
穿过操场就是教学楼,六层,只是那个时候一口气跑上跑下,也不觉得有多累,后来上了初中,特别是初三要考微机的时候,每天跑顶层跑得都腰酸背痛了。
教学楼后面是实验楼,贺炎是这么说的,反正六年了,谁也不知道这楼究竟是啥名儿;再者也六年了,就算之前记得也早忘了。
实验楼的装饰是偏复古的那种,突出的屋檐上花花绿绿的轮廓和人物描摹,比教学楼成排的石砖瓷瓦实在有艺术气息得多了,抵在走廊外的红柱子颇有一些宫殿的气韵。
等贺炎何时再回到上江了,重温一下小学与初中的全貌,再详细描述一遍吧!
离家出走的贺炎也没有心情观看教学楼到底好不好看了,右拐走进大街上,将自己没入街上的杂乱中。
第一次离家出走,贺炎根本不知道能去哪里,上江这巴掌大的地方,贺炎真的是连路都认不全。
是因为贺炎小时候时常跟着巷子里其他的同龄人一起在上江遍地跑。
而每次贺炎出去玩,张霞总会跑出大门,朝巷子里吼一嗓子,命令贺炎赶快往回滚,迟了就拿鸡毛掸子伺候。
倘若跑的远了,叫不回来,那便是同天塌了一般可巷子挨家挨户地找,若是还没有找到,便一路上沿街挨个问,恨不得让全上江的人都知道“我家孩子丢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上江人并不少,左邻右舍也都认得,心肠也并不似某些城里人那般坏。
哪怕是谁家孩子跑远了,只要认得名字见过几面觉得眼熟,便是能安安全全走回去的,并不惧怕丢了、被偷了这么一说。
张霞却并不觉得,在她的认知中,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只有两处——学校和家。
其余的不是偷孩儿的就是骗子——贺炎小时候张霞总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