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昨日年少今日翁 年轮转换快如风 期盼苍天能如愿 > 第13章 初一那年 21(第2页)

第13章 初一那年 21(第2页)

在此也奉劝那些藏葬了父母也失了子女的专家一句:老祖宗留下的“知乎者也”之遗失罪责实非我辈之过也,究其根源,乃长辈之贪得无厌也。

卖弄浅薄的学才写了两句古话,不知诸位卖了国家舔了洋人的专家是否听得懂?倘使听不懂也与我无关了,倒是没有多余的心思为诸君解读。

借着中秋的一轮圆月,一家人便趁着夜色离去了,驶过漫漫的山路便分道扬镳了。

……

两束光从摩托车前头迸出,融成一道强光射向前方。

摩托隆隆的声响回荡在远处头顶的山间,驱赶着光渐行渐远,最终声音渐渐消失在了村落,光也在拐过山路之后戛然不见,圆月下的村庄再次回归安宁。

唯在山间公路上行驶的摩托车,四个吹着月色扬起的风的人披着一层若隐若现的银纱离开了这座名叫坞头村的山头小村,赶着中秋节末尾的夜色,回到了上江那个巴掌大的寂静小镇。

……

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不知道热闹散尽的坞头村又是怎样的冷清。

……

窗外的树荫下遮藏着蝉,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声喊过了盛夏的燥热,零落在七月末的尾声也颓唐地带着三伏热天一同埋进了泥土中,八月上旬末的一场大雨,让初秋的种子发了芽,只是依旧盛夏的疯狂八月,总是等着太阳的轮廓在西边山头渐沉渐深的时候,从火红的橙金色渐变到湛黄色的云霞,身后随着漫天稀疏的云团。

上江这块穷乡僻壤的地方,终是铺上了一层小镇上特有的怅然。

灰调的金色斜阳弥漫在小镇上,才发觉,似乎已经是半年的光景了,不知还有多少个日夜之后,便是一年的尾声了。

秋天,总是少年多愁伤感的季节,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仰望被墙面遮剩下的方寸天空;站在操场上,眺望挂在远处山头的金辉;听着雁过长空留下的长鸣,只可惜听得不清楚,在喧嚣的校园里,抬头看着成群南归的大雁,风的轨迹映在碧空如洗的穹顶里,只留下了少年无法诉说的如海浪般翻腾的愁情。

于那些文人雅士及“专家”们而言,秋之一字,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值得大肆挥毫笔墨的一个时节;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着一轮圆月,与万里之外不知归期的亲人相传思情的明夜;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虽有万千思绪却无一言可道,孤身怅然的风雨漂泊夜;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即将在田间盛放的一张张朴实无华的容颜。

于将士而言,秋这一字,却是鼓声千里唤得儿郎铁骑征的时刻,是塞外危急,舍生忘死的金戈铁马,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沧桑过后终于衣锦还乡,却发现时过境迁,已经物是人非。

秋,染尽了文人的墨,贬谪的悲,相思的苦,饮酒的愁,不羁的狂,又揽尽了不知多少边疆的铁甲银光,流了几千里的血,湿了衣襟的泪,征战了多少光阴,失而复得不知几回的土地,几许十篇绘出的盛世。

贺炎在纸上写下的自认为成熟而高傲的满腹经纶便是出自这个时候,一面在成熟的路上独自摸索,一面又孩子气般终日同张霞和贺裘闹脾气。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贺守于张霞始终铭记“我家的寒门,我家出贵子”的思想,秉承着手机等娱乐项目是毁了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这一荒唐理念,身为长子的贺炎也是成功地过上了跟牲口一样的生活。

除了与写作业有关的事之外,贺炎便再也没有碰手机的机会了。

然而,其实与那些父母相比,贺炎可以说是最讨厌老师在手机上布置作业的人了,无他,皆因张霞那张死活不值钱的破嘴,不管什么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都跟来寻仇的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