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针对中国在排放问题上干扰气候谈判的指责,代复盛的声音就明显弱了不小,实际上夏想也清楚,在排放问题上,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做得明显不够,联手抵制了欧盟提出的严格的排放要求。
发达国家是美国,发展中国家是中国,作为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在减排方面做得确实不够大方。美国是直接耍赖不承诺减排,中国则是含糊其词并且打太极,嘴上说得挺好,但就是不会落到实处。
可惜夏想在正式场合插不上嘴。
晚上,英方举行了晚宴欢迎代复盛一行。
英方出席晚宴的有英国首相和外交部长一行,也有伦敦市长,晚宴随意而率性,很有欧式风格,不似国内的宴会正统而刻板。
入乡随俗,代复盛也没提出太多要求,倒是钟阳似乎颇有不满,认为英方举办的自助式的晚宴是对代副总理的不敬,他还就此向英方提出了要求,结果英方并未理会。
也是,代复盛并未明确对宴会风格和安排提出具体意见,英方就当代复盛同意了。英方和中方打交道多年,也知道中方事情多,等级森严,对相应的仪式和程序严格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好像晚上一秒接机或是迎接队伍中少上一人,就是对中国的冒犯一样。
好在代复盛比以往的中国领导人好打交道多了,不但随和,对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在意,显示出了更成熟更自信的一面。
钟阳的要求没有得到英方积极的响应,就让他十分恼火,出访欧洲几天来,他先是在夏想面前吃了憋,现在又在英方面前感觉受到了冷落,心里就越想越是有气。
晚宴虽然类似自助酒会的性质,但毕竟宴请的是中国的高级领导人,还是比较严谨,在例行讲话和致辞之后,才进入交流阶段。夏想相信,代复盛没有在宴会的安排上提出要求,也是基于要和英方以随意、随性的方式接触,以增进了解。
夏想很是赞赏代复盛的做法,也确实中国领导人出访,容易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计较过多,留给国外政要的印象就是太过婆婆妈妈。还好,随着新一代领导人越来越自信成熟,在许多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也就入乡随俗了。入乡随俗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大度和宽容。
但钟阳显然是在国内被捧惯了,在国外不受捧,就倍感失落,就故意没事找事,在欢迎致辞之后,各人随意谈话时,他就找到英方负责宴会的干事,就英方宴会的种种不足,提出了若干条改进意见。
第2155章 寸步不让
英方很有耐心地一一解释,实在解释不通,就只好表示了抱歉,钟阳碰了一个软钉子,火就更大了,一转身,又看到了夏想和英国一名外交官正在对话,他就主动凑了过来,想要加入对话,也想借机讨回面子。
不料一听之下,他顿时勃然大怒,开口就发表了一番高论,并且引发了一场论战。
……夏想和英方外交官的对话,看似事发偶然,其实偶然之中,也有必然。
本来夏想想一个人到一个角落里静一静,他不是适应不了自助酒会的场合,而是以他省长的身份,不适合在国家外交层面上面发表什么意见,身份不符,说得轻了,会让对方轻视。说得重了,他又代表不了外交部。
索性不如远离人群,也落个清闲,夏想就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来到一处僻静之地,坐下放松。
但不得不说,英国的美味还是比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据说,世界上就中国人能辨别140多种味道,其余人种只能辨别70到100种味道,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的味觉最挑剔,中国的美食自然就是世界第一,独一无二。
夏想正胡思乱想之时,却有一人来到了身边,向他微笑问好:“你好,夏,我是英国的外交官爱德华……”
爱德华的口音是标准的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随性轻快不同的是,他说话很正统,一字一句让人听得很清楚,就连夏想英语勉强过关的水平,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夏想起身和爱德华握手,礼貌地问了好,他以为爱德华只是和他打个招呼,不料爱德华却坐在了他的对面,摆出了长谈的姿势。
对于外交事务,夏想似乎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以也不觉得和爱德华有什么好谈的。爱德华在英国外交部是负责亚洲外交事务的高级官员,当然,如果按级别对照,他还是比夏想低了一级,顶多相当于副部级。
爱德华对夏想很感兴趣,而且他对夏想的了解也很深入,显然,他主动前来和夏想对话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偶遇,而是有意为之。
就连夏想也没有意识到尽管他刻意低调,其实他的出访已经引起了欧美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出访的欧洲三国,更是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三国都各自采取不同的隐蔽手段,试图抢先一步和夏想建立联系,即使无法和夏想建立私人关系,也要试探出他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思路。
英国作为美国在欧洲最坚定的盟友,也是美国最得力的跟班之一,不止英国上下对夏想大感兴趣,美国方面也再三要求英国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和夏想近距离接触,务必要对夏想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试探,以便了解夏想的性格和政治理念,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美国的忧患意识极强,做事情一般都谋划长远,甚至长达20年。美国不但不允许世界上出现一个可以挑战美国权威的超级大国,同样也不允许中国出现一位有胆魄有开拓精神的领导人,对于夏想,美国的态度是,能拉拢则拉拢,不能拉拢则打压并且采取一切手段阻止夏想上位。
只不过美国并没有意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