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的丰收,谢慧英身上的债务终于轻了一些,不需要再让老家往这儿寄旧衣裳,也能硬着腰杆儿回老家了。
杨小妮开春就4岁了,能读幼儿园了,可还没有正经的名字和户口呢!
来到南疆近三年,谢慧英第一次回家探亲,又逢过年,想带回老家的稀罕东西太多了,逛一次大巴扎都不够买的。
“你这次回去,会不会不回来了啊?”艾力大叔送行时,满脸不舍地说道。
“会回来了呢,你一定要好好喂小羊,不能吃掉它呀!”小杨云笑靥如花的说道。
“好的呐,我和小羊一起等你们回来!”
艾力大叔和小杨云进行击掌,互相承诺着,接着一起看向徐新东。
徐新东同样提着行李,他要回上沪述职,也是回上沪过年。
“徐叔叔,他们都说你回去就升职啦,不会再回来了,是这样吗?”小杨云歪着头问。
徐新东笑着揉了揉小杨云的头,道:“放心吧,等你们回南疆的时候,还是我来接站。”
“拉钩,不许变!”
小杨云较真地伸出手指头,和徐新东共同约定。
谢慧英在南疆过了两个冬天,以前觉得老家的寒风跟刀子似的,冻得人骨头疼,现在觉得零下5度的寒风一点儿威力都没有,保暖的帽子都不想戴。
前来接站的小叔子穿得都比她厚。
杨志杰看到大嫂一家的时候,有些不敢相认。
谢慧英登上南疆的火车时,是他送的站。
当时杨小妮才几个月大,因为还要提行李,只能用背带捆在背上。
现在,那个只会瞪着眼睛找吃的和哭脸的小娃娃梳着对称的小辫儿,瞪着一双大眼睛,牵着妈妈的手,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故乡。
小杨立和小杨云的变化也很大。
特别是小杨立,13岁的小伙子,身高已经超过了谢慧英,长得也壮实,两只手拉着两个行李箱,身上也背着一个大背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成了谢慧英的好帮手。
11岁的小杨云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走路时高马尾一摇一摆,浑身上下透着自信和阳光,找不到了昔日小哭包的影子。
“大嫂,你把他们几个养得这么好,自己显老了。”杨志杰的目光落在谢慧英那双裂出血痕的手上,心里泛着苦涩地说道。
“啥苦不苦的?他们个个孝顺,没有一个让我费心的。”
面对家里的亲戚时,谢慧英也是这样说的。
可任谁看到谢慧英布满茧子的双手和晒得黑到发亮的皮肤,都说不出她在南疆享福的话。
“你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以后就只有享福的份儿了!”有人这样说。
也有人劝谢慧英别回去了:“你家的欠债快还完了吧?要我说你还是别去南疆吃沙子了,还是留在老家好,有点啥事儿大家都能帮衬一把,你跑那么远,我们想帮把手都够不着啊!”
“是啊,趁现在是年关,在外头打工的都回来说媒了,像你这么有本事能开果园的,十里八乡找不出来一个,娶回家就是赚到,你要是肯相亲,媒婆都得把门槛子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