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三轮车比普通三轮车更安全、更好操作,曾是东北的大街小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后,他推着走进了早市。
在卖早点的旁边找到了一个空位,停好了以后,将盖着棉被的花筐上面摆了七八颗大枣。
现在物资供应匮乏,有些东西不管好坏,能买到就不错了。
再加上大枣的用处广泛,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东西。
有个戴着毛线帽的大娘停下了脚步。
“小伙子,这大枣怎么卖的?”
“大娘,一块钱一斤,五块钱六斤。”
“哎哟,这可不便宜啊。”
“贵有贵的道理啊,你尝一尝。”
“真甜。那给我来五块钱的吧。”
“好咧。”
林野给称了六斤,称高高的还添了几颗。
第一单愉快的开张以后,就预示了今天的顺利。
林野卖的大枣又品质特别好,即使价格定的高,有不少人凑上来买。
而且他很是大方,几乎都给填称。
把买货的人答对的乐呵,主动替他跟旁人宣传。
人们又都有种从众的心理。
认为都围上去抢的肯定是好东西。
因此,林野摊前聚集了一大堆的人,成为了早市上一道颇为引人注目的景儿。
两名收费的人很快过来了。
要了一毛钱的管理费,而且态度也没有老家二黑子那么差。
林野不由感慨,要说还得是省城,走在改开前沿,也更加包容。
他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起初对于倒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也是打办出手抓投机倒把。
后来老百姓有需求,人们思想活跃了,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想要摆摊做买卖的人太多,拦也拦不住,所以才改变了策略。
不到两个小时,五筐大枣就卖完了。
围着的顾客还有很多没买到的,纷纷表示遗憾,还有问明天几点来的。
林野今天晚上就打算坐车回去了,明天这个时候估计都到家了。
他谎称回附近的亲戚家去取货。
回来后又卖了第二波。
除了买菜的顾客,早市摆摊的摊主也有过来买的。
对面那个卖糯米切糕的凑到了林野身边。
“小伙子,说实话,你这大枣啊真好,就是有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