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细川氏纲之死本身不值得奇怪,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没有继续任命管领的意图。三好长庆也没兴趣逢场作戏再扶持一个傀儡玩偶,双方很默契的不提任命管领这茬规矩,于是室町幕府由此进入无管领时代。
“没有管领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津田宗及很少去京都,对幕府政治体系的理解很浅显,疑惑的问:“三好修理殿不是操控管领废立了吗?想必放弃一个管领任命应该没太大影响吧!”
大馆晴光说道:“并非如此,公方殿下并不知道这会对幕府造成多大的伤害呀!没有管领就失去制衡管领代的屏障,打破现有的平衡体系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三好家这几年尾大不掉正是因为公方殿下的疏忽大意,久米田之战、教兴寺之战都是这个隐患的直接反馈。”
“此话怎讲?”
“这是开启一个滥觞,就如此前半将军开启废黜将军的滥觞一样,使得管领废立将军成为常态……”讲到这里大馆晴光含糊几句略过让人尴尬的历史,继续道:“三好修理殿上洛京都废立管领,以确立对畿内支配的霸权,算的上开启废立管领的滥觞,细川右京答复被随意幽闭于淀城显示这种常态正在逐步恶化,而今不设管领则意味着恶化的速度在加快。”
足利义辉没就有意识到不设管领会对幕府带来多少伤害,幕府三管四职早已失去当年设立的重要意义,进入战国时代也曾出现短暂的管领空缺,那是有几家在争夺管领,其中一方尚没有优势到获得管领的程度,只要传统的惯性还在,武家对幕府的天然敬畏感就依然还在,虎死不倒架尚有余威震慑宵小之徒。
不设管领意味着幕府的传统在消失,幕府的权威在悄无声息的崩解,今朝三管四职可以不复存在,明日是否这幕府将军也可以不复存在,大千世界谈不上离开某个人就不能活,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日子照样得过。
津田宗及也是明白人,点透其中的奥妙不过是敬畏之心在丧失,今日失得管领明日便可失得将军,后日这天下就能搅合的稀巴烂,从此武士没有个上下尊卑之别,千百年的秩序法度就此崩解塌陷,就是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是否会被拉下马也不好说,总之可以用国不将国来概括。
“这天下不能乱,世道不能乱,我日本国千年法度秩序不可乱。”津田宗及说道:“我们堺町纳屋众的意见是一贯的,即便是三好家配下的摄津、和泉乃至阿波、讚岐的国人众也绝对不敢行悖逆之事,这天下若大乱,可就真的要生灵涂炭了。”
久我晴通推开房门跨步走入静室里坐下,方才他忙着为参会的客人安置房间,只听到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便说道:“这天下早已纷乱百年,生灵涂炭也非一时之事了。”
津田宗及也顾不得大馆晴光的脸色,直言不讳地说道:“这不一样,以前乱那是幕府权威失堕,为足利一门众的管领家所把持,而今度之乱始于公方殿下不设管领,进而引发畿内大战连绵始有三好家称霸之机,三好修理殿这一死又引发新的动荡,由着三好三人众胡闹很有可能把幕府打翻在地,由着这么乱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是因为三好家吗?”久我晴通眉毛一挑道:“三好家失了家督,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书友小紫慕打赏,并恭喜本书第一位长老,谢谢支持!乌梅十分感谢!
ps:文中所见之人名皆为史料所载,在京都威望最高的医官第一是半井家,第二是山科家,所谓的医圣永田德本、曲直濑道三的名声在那个时代并非最高,之所以被尊为医圣多半是因为徒子徒孙桃李满天下传出来的威名。
第548章 盛衰之寂
这一轮战火起始于京都骚动埋下无管领时代的祸端,足利义辉的短视和愚蠢在无意间向三好家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废柴管领我们可以废立甚至废黜,废柴将军我们照样可以废立甚至废黜。
这种异样又刺耳的声音弥漫在三好家里,越来越狂躁的三好家武士试图鼓动三好长庆废立将军,三好家恰好就有这么一个可以废物利用的傀儡,平岛公方足利义维和他的儿子足利义亲、足利义助父子三人。
这被视作三好家对足利义辉拒绝联姻侮辱行为的强烈回应,只是这条动议只是初步通过三好长逸、三好政康、三好康长等一门众的支持,就在三好长庆与三好义贤这里被推翻,下层的意志某些时候或可左右上层的决断,通常这种下层影响上层的机会非常少,三好家疯狂的躁动就没有得到三好长庆的支持。
三好长庆和他的弟弟三好実休可不是满脑子暴力的蠢材,他是三好家创造畿内霸权的英主,他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三好家根基薄弱的劣势,从天文八年(1539年)三好长庆与叔叔三好宗三争夺河内十七箇所以来,到永禄十年(1567)年,前后加起来还不够三十年。
这不到三十年的崛起史里的前十年处在蛰伏期,甘做细川晴元的座下猛犬撕咬敌人,到天文十八年(1549年)江口合战才露出锋利的獠牙返身噬主,这期间三好家在畿内是没有多少威望可言的,中间十年是三好家势力抬头。又被突然蹿升的足利义时当头棒喝打的鼻青脸肿。直到永禄之初的洛中合战实现上洛的野心。
再往后的不到十年时光里才是三好家扩张最快的十年。可即使再强势也不是细川家全盛时期的对手,三好长庆自问比不得细川政元,他曾为上洛盘桓在京都城外整整十年不得其入,更是一度被足利义时打的意识模糊精神失常。
细川政元废立征夷大将军开启战国时代的大幕,火烧比叡山让那群嚣张的僧众连屁都不敢放,下令弄死堀越公方满门,布置北条早云扰乱关东的都鄙和睦体系,这威势胆识和气魄手腕才配称得上半将军。若非细川政元喜好男风任用奸佞以至于中年无子,三个养子的缺乏妥善安排以至于管领家大乱,就绝对不会有三好家冒头的机会。
谦虚的三好长庆觉得自己不行,骄傲的三好家谱代众不这么认为,惊怒的畿内国人众更加不会这么看待,三好家越强畿内大名就越发的胆战心惊,三好家强也就意味着畿内三国同盟一起强势,万一让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趁势而起形成群魔乱舞的架势,那时候再想抑制可就千难万难了。
有压力就有动力,承压许久的六角家迅速找到若狭国武田家。丹波国波多野家以及河内畠山家,发出共同出兵讨伐三好家的动议。他的提议很快就得到畿内国人众的热切相应,从侧面表明畿内国人众都感受到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反馈到实际行动就是新一轮三好包围网,畿内几家国人众同时联手对三好家发动进攻。
这场包围网缺乏统一协作,只是以一系列的小规模战争拉开,原因在于居中联络的关东足利家太强势,畿内国人众担心指挥权落入关东公方的手里,进而通过各种手段迫使畿内国人众明里暗里向关东将军府顺服。
没人相信足利义辉一纸御教书就能堵住足利义时前进脚步,关东公方真的那么听话当年就应该留在京都做幕府的哈巴狗,由着他的性子下向东国如龙归大海,畿内国人领主都是久经战乱考验的职业墙头草,秋风未动蝉先觉的本事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