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下去,你这样前往黄泉比良坂又有何面目去见你的祖先?须知人人都渴望厌离秽土,但真正拥有前往净土的决心与毅力的人,又有几个呢?”
被登誉天室的棒喝所启发,松平元康放弃自杀的愚蠢念头,带着一千多精锐当天就赶回冈崎城,此时冈崎城内的今川守军早已退回骏河,到白白便宜给他,当天晚上他就命令家臣制作一副新的旗印,上书“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八个大字。(未完待续。。)
ps: 今天和大家讨论了下,就说到织田信长的开挂,还有今川义元死的太离谱,到底是坐在骏府二十多年军略都不熟悉了,以前有太原雪斋做军代万事不用愁,等到太原雪斋一死自己上阵就惹出个大漏来,不要说夏天暴风雨是多么正常的事情他没有考虑到,就说他如果没出沓挂城,就靠那5000本阵守着城池坐等胜利,织田信长就一点招都没有。
第391章 惊闻身死
夏日渐尽秋意渐浓,越后北部新泻町也开始乍暖转寒,昼夜的温差渐渐拉大,来自北方海上的寒流不停的侵蚀着温暖的海岸线,这个季节正是越后最重要的丰收季,数万名带着草帽的农民挥舞着镰刀在田地里收割粮食,他们的脸上带着浓浓的喜悦之情,这是对丰收的赞美。
松井信之站在天守阁的露台上眺望着远处河川边上一片金灿灿的稻禾随风摇摆,心中的自豪之情难以言喻,自他升任新泻町奉行近一年,对新田的改造下了一番苦功,新增的五个圩田在今年也有丰厚的收获,现如今的越后粮食多的都不完,只待秋收一过就把积年陈粮运往东北、北陆贩卖换取金灿灿的铜钱和各种物产原料。
李定一步三摇的走过来,看见志得意满的样子笑着打趣道:“新三郎整日看这麦浪总是看不够,若真想看不如让某带你去田地里看一看,省得你日思夜想总是不安稳。”
看到自己的妹夫走来,松井信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两人都蓄起两撇威严的小胡子,吉良家的奉行太年轻总会让乡民们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乡民们朴实憨厚总觉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所以奉行官除了行事稳妥之外,只有尽量让自己显得成熟一点就成为必要的手段。
松井信之笑着摇摇头:“今年的年景好我也不怎么样不担心的,只是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把这越后平野上的新田都开出来,新田开发的越快,咱们越后的日子就越好过。”
新泻町比几年前新建时脏乱的环境大有改善。新建的新泻城三层天守矗立在信浓川与阿贺野川之间的出海口。高耸的堤坝将两岸的涛涛江河阻挡在外。堤坝下种植着数排幼嫩的杨柳,堤坝上则遍布着一层厚厚的苜蓿草,这种扎根深的优质牧草恰好对河川的滋养需求很大,种在堤坝上既能稳固堤防还能提高苜蓿草的产量,在新泻附近的几个马场都就借着两条漫长的河川附近提供的草料支持建立起来。
李定欣赏着秋天的美景,淡淡的说道:“这个急不得,河防工程年年要排检休整,几条通往干泻的新堀川才刚完工。从干泻里挖上来的盐碱沙土还要运到河边撒进河道里,用河水冲刷几年再用清淤船把淤泥挖上来就是上好的天然肥料,越后平野上这么大一块新田,这么多河沟池塘绝你是十年二十年能开完的,我们应该沉住气一点点做。”
越后平野仅次于关东平野,甚至比环琵琶湖平野更大一些,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渺无人烟以至于千余年来从没有人将目光投向这里,就连本地土着的下越国人也不觉得这么稠密的河川网络和大片平原有何许好处,来自日本海的寒流吹到越后,夹杂着腥咸气息的冰凉海风让越后一年到头夏季最热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二十七八度。一百年都不见得碰到一次三十度的高温酷暑的夏天。
每当秋末,寒风肆虐暴雪随之席卷而来。北国风光虽然美丽却大大影响农业的发展,其实越后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新田开发,而是日渐增长的肥料供给压力,不说上越、中越开发度较高的农业区,单他们新泻町方圆百公里内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就有数十家,还有吉良家经营的马场等等,那么多土地还没来得及开发,不如建成养殖场还能增加收益。
这么多牛马一天生产的粪肥也就那么多,就算把人产生的算上也不会多太多,通通搜集起来经过高温堆肥得到的肥料也十分有限,无法支撑日渐增多的新田,所以今年初的大评定上,勘定奉行细川藤孝就提出适宜放缓新田开发的步骤。
越后刚突破七十万人口,其中十五岁以下的未成那超过十八万人,不满五岁的超过十万人,乍一看没多少特别之处的数据预示着自吉良义时下向越后以来,新出生的人口十万人,同时期死去的人口近三万,其中因战乱所造成的人口损失占据其中三分之一。
七十万人口看起来挺多,去掉老弱病残妇孺剩下的壮丁也就不到三十万,这些人的年龄分散在十五岁至五十五岁之间,他们是每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和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象征着一个家庭富裕与否的标准,吉良家的常备一共两万五千人不愿扩充,就是不想打破这个人口红线,一旦从军者超过现有壮劳力的十分之一,就会影响经济及农业生产。
募兵越多,兵员素质下降的越厉害,培养这些士兵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就越大,而且这些士兵不一定能够顺利的转换成为精锐的常备,其中一半以上会死在战场上,一旦士兵死亡抚恤金又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压力。
现如今越后到处用兵,每次用兵都要开赏格将士们才愿意拼命,否则没有收益的战争还一套冒着死亡的危险,武士和足轻们也没有心思去拼杀,战后要计算功绩折算功勋,死伤者要医疗火葬抚恤等各种费用,虽然粮食不愁可钱财是绝对不够支付的。
好在越后的金山银山储量丰富,佐渡银山还出在绝对保密状态不被人所知,诸如盛产铅矿和铜矿的南越矿山,盛产金银的鸣海金山,金银铜铅产量丰富的饭丰矿山,主要产出金银铅桥立矿山等陆续被发现,大量的金银铜产出每年可以给吉良家带来八十万贯的纯利润,这还是技术经验及人手严重不足,使得产量未达到顶峰时的数据,可想而知全面开发后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若没有这笔财货的支撑,吉良义时怎么敢屡次开出巨额赏格,更不会让吉良家的武士富裕程度名扬关东,好比北条家的武士曾经酸气十足的评价道:“他们哪里是打仗,分明就是用真金白银砸出一场场胜利。要是我们有这么多钱照样可以打出大胜仗。”
眺望着天边的夕阳渐渐垂下。暮色下农民们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像这种好时节就得日夜不停的收割粮食,怕的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来一场暴风雨让晾晒打谷的时间推迟,一步推迟后面的步骤都要跟着延迟,再晚半个月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松井信之朝他瞥了一眼,若无其事道:“据说明国围剿倭寇海贼的力度有所增强,王五峰带着他的船队撤回东海,却是不知他还能支撑多久。”
“早去年年初就回去了,我听家里说这王五峰竟然要归降。据说是被戚将军杀寒了心,还听说经办的巡按监察御使胡大人是王五峰的同乡,释放他的家小以厚待之提出希望他归顺朝廷,这王五峰竟然真的相信了,就带着船队回去了。”
见李定神情并无异状,言语里似乎还对王直的表现很不以为然,松井信之才松了口气说道:“主上很讨厌这个五峰船长,说他勾结一帮西国、九州的武家败类祸乱大明沿海,以至于幕府的勘合朝贡被迫中断,此人乃明国的恶贼日本的厉阶也。”
李定眉毛扬起带着奇怪的表情。似笑非笑道:“噢?镇府公有意取缔倭寇与我大明重修旧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