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武家栋梁女主 > 第78部分(第2页)

第78部分(第2页)

钉头锤的失败让吉良义时多少受到一些打击,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现实,日本基本都是轻甲单位,根本没有多少需要破甲的中甲、重甲单位,除骑马武士、马迴武士之外大多都是竹木结构的轻甲,用锋刃厚实的战斧就可以做到,钉头锤的锤柄太短,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用,钉头锤也就有些多余。

既然有人说钉头锤太短,那么他就又命设计新式钉头锤杖,这把武器有一个长达1。2米的硬木做长柄,上面装着一个铸铁的钉刺锤头,另一边是尖锐的锥子作为破甲用,整把武器不过十斤重,完全没有传说中战锤的巨大重量,相反还特别轻盈小巧,有这一长一短两种钉头锤系列,

无奈之下吉良义时只好把弯刀和钉头锤收起来,并把钉头锤和弯刀分别编为足轻的副武器,虽然只成功一半而未能尽全功,但这次的军事装备改革还是起到重要作用,他还顺便改进马迴武士的武器,以前的骑兵短枪被加长成骑兵长枪,同时配备弯刀、重藤弓以及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其他副武器。

新式武器发放下去,其中骑马武士队被编为骑备,跟随马迴武士拿着新武器开始训练,他们的新式训练科目是从最基础的马上劈砍稻草人开始,以三十骑为一个小组,同时突击劈砍树立在一条长长驰道上的几百个稻草人,熟练掌握劈砍稻草人的技巧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他们距离马木留克策马疾驰时劈中悬挂在空中的一颗蜜枣的程度还差的很远,但这个成绩已经让吉良义时感到惊喜不已,接着他又命令提高训练难度,将驰道上的稻草人数量增加数倍,同时在驰道上每隔15米设立一个木桩,两个木桩之间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排稻草人,训练的要求,是让他们左右饶桩顺势劈砍沿路的稻草人。

这是训练他们控马技术和枪术、刀术的水平,要求很高的协调性和熟练的马上技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

ps:许多人觉得这太夸张了吧!这么玩下去直接装备一万人不是横行无阻了吗?其实不是,日本缺铁严重,这种装备不是谁都玩的起的。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吉良家的军事体制,就靠那一群家臣国人纠集起来的军役制根本玩不了这个,更不要说这种装备需要极高的训练度、纪律性才玩的转。

吉良家才多少精锐?满打满算也就那么点,真要是大规模装备,经济肯定吃不消(战场上装备损毁率很高),也没那么多精锐来装备。

要知道一身精良的装备给马木留克用的结果,完全不是给一个只经历二十几天粗劣军事训练的农夫所能比的。

给马木留克就是杀戮机器,给农夫的结果很可能是这个倒霉的家伙因为盔甲过重,而在逃跑时被敌军追上来杀死。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66章 平衡之道

不提这些家伙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吉良义时又开始着手对马上用具进行改革,在日本战国时代已经出现类似马铠的武具,也就是战马身上的披甲,马缰绳和辔头早就已经存在,不知道为什么马具就如此落后,就连马镫都没有只用一个皮革做成兜子,然后脚伸到兜子里,这还是贵族享受的待遇,普通人就布做简易马镫。

马鞍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它,除吉良义时自己的马鞍是特制的之外,其他人还是用一块毡子或者麻布叠起来放在屁股下面,那屁股绝对被磨的惨不忍睹,也难为这些家伙了,一个个苦逼脸啃着腌萝卜和饭团竟然还能承受这种变态的痛苦。

首先他先把马鞍改成高桥马鞍,一个木制支架上面裹着兽皮,内力填充一些磨碎的干草和羽毛之类的东西,然后在马鞍两边各悬挂一个马镫,在革新的马上用具的过程中,他才注意到日本根本不知道马蹄铁为何物。

这简直是奇葩中的奇葩,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很伤马吗!也难怪日本人不重视骑兵建设,本来马匹就少适合做军马的更少,再不重视工具革新,骑兵养起来又费钱费时,还不如简单的骑马武士上马移动,下马作战做方便。

既然知道这个情况,他还得命铁匠给所有军马打上马掌,好在明国铁匠最擅长打马掌,近江的铁匠跟着他忙前忙后的打了一个月的马掌,才把吉良家配下的所有马匹全部钉上马掌,包括那些准备贩卖的马匹。

马蹄铁这种东西在武士眼里真的很神奇,尤其看着掌钉打入马蹄里的时候,马迴武士们一个个面部抽搐,好像那不是给马打马掌,而是给他们打马掌一样,好在这些军马都很淡定,打上马掌以后也没有不适的样子,这些家伙只能把疑问咽进肚子里。

由这个马上用具启发,吉良义时发觉自己又找到一门新生意,于是琵琶屋也开始经营马上用具多件套,做工精致用料考究,同时还接受钉马掌的业务,琵琶屋的生意越来越好,逐渐侵犯许多经营性质相似的商屋。

最近琵琶屋也惹出不少官司,三地的商人状告琵琶屋侵犯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堺町的总店吃的亏相对较多,打赢的官司要少一些,堺町的纳屋众很会把握分寸,属于吉良家独占的生意一缕判琵琶屋胜诉,不属于独占的生意多半会输掉,京都有幕府的影响到多半是琵琶屋打赢官司,坂本已经没人敢和琵琶屋竞争,总体经营状况良好。

在他忙着处理马上用具和琵琶屋的事物时,山本时幸却在苦恼,他对家督整天钻进钱眼里的行为很头疼,一些三河出身的高级武士有些不满意,整天不是接见细川藤孝、松井友闲等奉行众,就是忙着处理坂本的各种事物,而且还要修行枪术,几乎把一天的时间挤的满满的。

每月三次的评定会上,全是奉行众在谈各类政务,这些三河大老粗又插不上嘴,久而久之总会有些怨言滋生,现在的情况还好但长此以往肯定会产生矛盾,这也是山本时幸感到头疼的原因。

于是在四月底的某一天下午训练结束后,吉良义时气喘吁吁的放下手中的木枪,刚要乘马返回坂本城,就被山本时幸给拦住去路,“馆主大人!我想和您谈谈!”

吉良义时有些惊讶的看着一脸严肃的山本时幸,笑着说:“师匠要找本家谈话?可以啊!在这里谈还是回去谈?”

“馆主大人!您贵为幕府公方亲点的上総足利家家督,应该勤于政务,重视农事,关心武士,或是经略国人,加强羁绊,您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商事恰恰不是最急需做的!”

“唔!原来如此啊!师匠的意思本家明白了!”吉良义时点点头就要走过去,却又被他拦住。

“不!馆主大人!我还有话要说!您信重奉行众老臣没有二话,诸位奉行众恪守忠谨是有目共睹的,但您的根基还是三河的武家们,他们才是您在畿内大业的最大支持者,这些人或许没有聪慧的头脑和出色的才干,但他们对您的忠诚以及忠谨也是绝无问题的!如果过分倚重奉行众而忽略三河众的态度,会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担忧的!”山本勘助字字恳切,让吉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