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知道了。”他简单地说了一句,深深看了她一眼,毅然转身离开。
他是阵前将士,不能离队太久,此时需要回到前线去待命。
“我陪他去一趟。”阮震说了一声,急步去追苏慕闲。
苏慕闲才抽了那么多血,身体虚弱。要是路上遇上敌兵,必不能敌,有他护送,会好一些;而且他也要向岑毅禀报苏慕闲现在的身体状况。
罗骞留在了帐篷里休养,到了晚上,他缓缓睁开了眼,苏醒过来。
看到映入眼睑的那张刻骨铭心的清丽的脸,罗骞只觉恍如梦中,他微微张嘴,轻轻吐出两个字:“夏衿……”
夏衿朝他笑了笑,将那双微冰的手指搭在了他的手腕上,一如当年,他病入膏肓,静静躺在床上等死。她扮成少年模样,飘然而至,告诉他:“你的病我能治。”
忆起往事,想起永远不能与她携手,看她一笑一靥,一滴眼泪从罗骞的眼角滑落。
看到这滴眼泪,夏衿长长的睫毛扇了扇,垂了下去。然后,仿佛不轻意地,那只微凉而修长纤细的手指从他的脸旁一划而过,将那滴眼泪拭去。
“好好歇息,你刚捡回一条命来。”她开口道,声音轻柔。但那双望向他的眼眸,却平静如一汪湖水,不带任何情绪。
罗骞注视着她,良久,重重地闭上了眼睛。
闭着眼,他轻轻颔首,应了一声:“好。”
“姑娘,我来照顾罗公子,你去吃饭吧,累了一天了,也歇息一会儿。”菖蒲过来,对夏衿道。
“行。”夏衿站了起来,叮嘱道,“有什么事,叫我。”这才转身离开。
那一夜,罗骞吃过药睡了一觉,第二天身体已恢复了许多。待到夏衿再去时,他看向她的目光,十分安详与平静,如雨后的天空,澄明透亮,天青一色。
“谢谢。”他道。
她便知道,他已知晓苏慕闲和她给他输血的事了。(未完待续) 李玄明跟周易知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孟夏在一旁暗自叹了口气。
昨晚掉茅坑,今天被人耻笑,到明儿还不知有什么样的报复在等着他们呢。
罗骞是个参军,是大军的智囊团成员,那岂是个笨人?能让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吗?夏衿是邵家人,岑毅跟邵家的交情摆在那里,惹了她就等于惹了岑毅。全军十几万人掌控在岑毅手里,岑毅想要他们的命,他们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些人,光是没有指使的证据就能糊弄过去的吗?昨晚掉进茅坑就是明证。
偏李玄明鬼迷心窍,仗着有贵妃撑腰,打量岑毅和罗骞不敢拿他怎么样,今天早上还要散布谣言,企图把计划实施下去,怎么劝都不听。
想到这里,孟夏目光闪了闪。
双方对峙,这其中最有可能牺牲的就是他。他没官职、没背景、没人撑腰,当初哄骗乐山的又是他的随从裴明。要是岑毅和罗骞报复厉害了,李玄明定然会把他抛出去,以平息对方的怒火。
到时候,他只有死路一条。
看来,得走另一条路以求自保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借口肚子不舒服要上茅厕,到了岑毅的帐篷里。一盏茶功夫后他从帐篷里出来,眼里的焦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稳与平静。
他刚走出不远,迎面就急跑来一个士兵,与他擦肩而过,紧接着就听那士兵叫道:“大将军,不好了,又有人腹泄呕吐了。跟瘟疫的发病情形一模一样。”
孟夏停住了脚步。
“什么?”岑毅从帐篷里出来,问道,“送到夏郎中那里去了没有?”
“送去了,这是夏郎中写的字条。”那士兵将一张字条递给岑毅。
岑毅看了,瞳孔一缩,下令道:“你去把副将以上的人都叫来,我有事相商。”
士兵领命而去。
看到孟夏还站在不远处。岑毅冷冷地扫了他一眼。孟夏打了个寒颤。连忙转过身,脚步飞快地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孟夏仍跟李玄明两人混在一起。言行举止并没有什么异样。而他也时刻注意着军中的动静。没过两天,就有消息传来,说岑毅抓住了下药引起瘟疫的人,那人是军中的一个什长。他借用巡逻的机会,把毒下在了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吃饭的碗里。而发现这一点并把下药人抓获的。正是那位十七岁的夏姑娘。
从官方处证实以上所传皆为实情,孟夏无比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刻走对了路。夏衿不光治好了瘟疫,救治了无数重伤员,而且还把瘟疫的源头给找了出来。她救了大军十几万人,进而救了大周朝。这样的大功臣,皇上岂能容别人陷害于她。抢她的功劳?要是不将陷害她的人杀头,岂不寒了全军十几万将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