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简王有朱太妃、内侍梁从政、左仆射章惇、御史中丞安惇、翰林学士蔡京、尚书左丞蔡及其党羽。而小弟势单力孤仅有向太后支持如何能敌?”赵仍是忧心忡忡的神色。
“哈哈哈哈……”肖遥大笑起来,古人一旦胸有成竹一般都会如此,肖遥也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如今自己若不能再给赵壮壮胆量,怕是大势已去了。
“大哥为何发笑?”
“二弟偏偏忘了你还有一枚棋子。”肖遥笑道。
“还有?”赵是真真的不解了。
“二弟还忘了你还有愚兄了!”虽然对自卖自夸有些汗颜,但肖遥此时只好厚颜自夸一番。
许是肖遥先前的一番举动给了赵信心,赵的脸上焦急与不解的神色也逐渐消去了。
“愚兄自认还有些微薄的才能,对于相人之术也稍有涉猎。余观二弟身绕九色神光,印堂发亮,分明是真命天子之相。故某才敢与二弟坦言朝堂之事。”非议朝堂之事在宋朝也是大罪,尤其是涉及皇家隐秘,是以才有此一说。
“小弟只恐那简王一党势力庞大,即便身登大宝亦是大患!”赵仍是存在一丝疑虑。
“二弟可知这万物生息之规则?夏雨、冬雪?草木岁岁枯荣?又为甚么有着一朝一夕、昼夜分明?万物运行都遵行一定的规则,那敢问:这些规则是何人所定?”肖遥感觉自己现在特像个卖耗子药的骗子。
“是上天!”赵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当你坐上了那个位置,你便是那天,谁敢不从?帝王一怒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便是与你作对的下场!”肖遥实在不想给赵灌输这些思想,只是迫于无奈,只好如此。
“想必兄长胸中早有定计,小弟待事成后再与哥哥详谈,这便告辞了。”赵说罢便冒雨回了皇宫。
望着赵自信满满的身影,肖遥也是暗中擦了一把汗,这一切只能随天意了。
“小乙,从今天开始有客就说我身体抱恙。除了端王与王驸马外,任何人一律不见。”吩咐完毕,肖遥起身前往观星楼去寻那描眉之趣去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巧赦东坡
说肖遥这一等便过了五日,眼看已到八月初九,官家TT告天下。世人始知哲宗已然西去,全国悲恸。同日宣布由十一皇子赵继承大统称徽宗,大赦天下。
肖遥心中大定。又过几日,八月十四日,王来访。
“二郎,大喜啊,十一郎身登大宝!”刚进门王就大声高呼。
“驸马还需慎言,这话出得你口,入进我耳也便罢了。只恐被那有心之人听去,徒招惹些是非。旁人只消一句:哲宗新故,喜从何来?那便不妙了。
“王大大咧咧的性子是肖遥最欣赏的地方,却也是最头痛的地方,只能从平日里多加提醒了。
“二郎所言极是,是杂家有些喜出望外了。”王自也是虚心接受。
见到场面有些清冷,肖遥开口道:“想来这朝堂之上必定热闹异常,晋卿可否细说一二?”
见肖遥问及此事,那王恍若换个人一般,登时眉飞色舞。想来这王,整日无所事事,本就极好打听这些八卦。以他身份,这些事儿打听倒也毫不费劲,自是做了肖遥天生的耳目。
“说来二郎可能都会发笑。想那日向太后垂帘问政,问群臣当是哪位皇子当继承大统。左仆射章惇(宰相)言语失当,这才成就十一郎,哦不。这才成就圣上的帝王之位。”
肖遥省得,这其中向太后的支持方才是最大的关键,而章惇只不过起了个陪衬罢了。想及后世史书所载遂道:“章惇平日所行之事尚能细细思量,然则这等大事依着其行事冒险鲁莽的性子,怕是又做出些惹人笑话的事来。”
王听得这话,惊疑不定地望着肖遥,半晌才吐出一口气颓然道:“王虽不是大才,自问尚有几分歪才。世上之人尽皆眼高手低之辈,说话第一、无能却也占得第一,为所不齿。自王遇到二郎后,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二郎先前所行之事尚当不得大智二字,然今日闻得二郎之言,佩服万分。当日十一郎与二郎结拜,杂家只道二郎攀了高枝,至此时方才醒悟,当日实是十一郎慧眼识才。一个十一郎,一个二郎让王某汗颜。”王此言出自肺腑,字字恳切。
肖遥也不推脱。颇有些牛逼哄哄地天高云淡。莫测高深地笑笑点点头。“然则当日地情形如何。二郎不知。还请晋卿细细道来。”
“当日朝堂向太后这么一问。章惇身为宰相。他道:母以子贵。如果继统。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
“这话一出。怕是向太后不大高兴了。”肖遥沉吟。
“是啊。向太后随即就问章惇:卿所言何指?何谓同母弟?六个皇子难道不是哀家地儿子?”王喝了一口水。继续道:“而后章惇道: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满朝文武谁人不知申王有目疾。登时朝堂之上恍若民间菜市场一般哄闹。”王说到这里。脸上也浮出笑意。
这王口才倒是一流。虽不在场。倒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