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的作者 > 第19部分(第4页)

第19部分(第4页)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到处都是“我们”。要是再把“我们”变成“我”,写的人、看的人、听的人、读的人还真是不习惯了,非得把“我”改成“我们”而后快。

当然,用“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出于语境的需要,甚至是必须的。像: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使用“我们”是会引起混乱的。很多文章看下来,一会儿是实主语的“我们”,一会儿是虚主语的“我们”。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把我们都搞晕了。

〓做定语的“我们”

做定语的“我们”和做(虚、实)主语的“我们”有着异语同工之妙。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胡同,“我们”的小区,“我们”的楼道,“我们”楼道里的灯泡是谁偷的啊?

做定语的“我们”所修饰的必是属于“我们”的,这看起来是句废话,却有着集体所有制的意味。

〓做宾语的“我们”

“我们”做宾语的时候,具有更强的指示性。不仅主语而且谓语都指向了这个宾语。

三、称呼(3)

如:城管老是这样,还让不让“我们”活了。“我们”给出了一个被城管驱来赶去的圈子。在这个语境之内的、在这个语场之中的,都是“我们”的人。

再如:长征教育“我们”,要像小崔那样开始新的长征。“我们”显然就是新长征路上游山玩水连摇带滚的一代人。

即使这样,做宾语的“我们”还是分虚、实的。

实的时候,是出于团结的目的,彼此照应出庭作证啥的,人多力量大。

虚的时候,就是要搞个统一战线。

2〓做虚词的“我们”

做虚主语、虚宾语和虚定语的“我们”更进一步演化,就是虚词了。

虚词“我们”根本是为了语气更顺、语意更丰满才加上去的,不表示任何实际意思。这也是虚词的一般特征。

以做主语(这种情况最多)为例:

“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要升起……

“我们”应该遵守出国旅游的文明规范……

……

3〓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个子在那儿大喊:谁敢跟我叫板?

这时一个壮汉从人丛中立出来道,我!

那小个子疾步到了壮汉跟前,嚷:谁敢跟我们叫板!

大李、小李和老李——称呼的变迁

中国人现在的名字已经很简化了,和简化字一样。经常是两三个字,最近才有四个字的。叫两个字的,重名的就很多,也很容易。还缺少称呼上的变化,不能只叫名不带姓,这样只有一个字了很不习惯。于是只得姓名一起,又有正式、生分之嫌。三个字的略好些,但还是在称呼上有为难的地方,就是只叫名显得过分亲近或有套近乎之嫌。

曾有一部电影叫《大李、小李和老李》,讲述了一些已经记不起来的喜剧情节。但有一个情节还是历历在目,就是三个主人公(即大李、小李和老李)因为都姓李而有的张冠李戴。

我们到底该怎么称呼一个人呢?从大李、小李和老李的这个称呼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就是要以这个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