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的饿了,基本上大半的馄饨都进了他肚了,我就吃了只。在我放下筷子时,他问我这就算吃完了,又扫了眼我上下,丢来一句:“瘦成这样了还减什么肥呢。”
心说之前他也这么说过一次。
在周瑜进去浴室洗澡时我收拾了就回房了,略一迟疑,还是将门给反锁上。之后有听见他从浴室出来经过房门的脚步声,并没停驻地直接越了过去。
周六我还是打算去事务所,出门时周瑜赶着一起下了楼。本该在楼下就分道扬镳,他却拦在前面道:“我送你过去。”耸耸肩,没有拒绝。
但在去事务所的路上他突然问:“你不开车是因为之前我出车祸吗?”
我的手本自然放在腿上的,闻言不禁手指弯曲,静了一瞬后否认:“不是。”
余光中见他摇了摇头,却是没了下文。然后我那心就像是被绳子掉在那,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很是难受。因为嘴上可以不承认,心里头却清晰明白,我对车有着恐惧。
犹记得那之后的某次,我坐在自己小车的驾驶位上全身颤抖,连车子都启动不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连汽车都不敢坐的,知道那是心理阴影造成的,没去找心理医生,最终还是自己慢慢克服了。说来也怪,我这个不是切身而受的人对开车有了畏惧,他一个身受车祸其害的人不但没有任何心理阴影,还跑过来问我为什么不开车。
抵达事务所时我便要下车,忽然被他拉住了手,黑眸相对间他道:“贾如,以后每天我都送你上班吧,下班如果我有时间就过来接你。”
想说不用,但话到嘴边还是缩了回去,最后丢了三字给他:“再说吧。”
不是没有预兆,但我没太过留意。原本周瑜当真履行承诺每天早上送我上班,再傍晚时来接我一起下班,可有一天他提前打电话过来说有事,让我自己打车回去,而那天他回来的很晚,我只当是又去应酬了。
隔了两天,棠晋突然从京城回来,我还后知后觉地没意识到,只当他那边案子处理完了。也是这些天事务所有几名律师过来应聘,我留了三个,正与三人磨合中。
是又过了两天棠晋才提醒我的,他问我这两天有关注网络吗?我先是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是有什么事,连忙点开网页论坛,几乎满篇都是“巴山书城”几个字。
我随意点开几个帖子,内容大同小异,说巴山书城属于违反市场走向,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心神微凝,这样的帖子怕是同行做的吧。
但目光被某一行字吸引:巴山书城的情景亲子教育根本就是圈钱骗人勾当!
我立即点进去,帖子全篇言辞批判空中楼阁模式是非专业,从安全系数到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教育机构的审核,而且单次或者会员卡都走高消费模式,纯为圈钱而为。
这片帖子刚发了才一个多小时,底下却已经有四五十条回复了,好多疑似曾是空中楼阁的会员。而最引我注目的是一条很长的回复,当事人很详细地描述了当天的整个体验过程,关键是她的孩子在楼阁内受伤了,力证楼主所言的书城在安全模式上的不正规。但具体是怎样的受伤并没有写明,直觉这可能是个隐患。
让我困惑的是周瑜手底下不是有一帮“智囊团”吗,网络舆论如此造势了,怎么会没有一点行动的?再去细看其余的帖子比对,发现发布时间都在三小时以内。
难怪这些天他都没时间来接我下班,又回去很晚,怕是被这些事给绊住了吧。
但我抬起头看到棠晋时忽然意识到不对,细思过后慢慢眯起了眼,棠晋回来怕不是偶然。如果事情已经到了需要棠晋的地步,那么势必书城面临的情况不单单是网络舆论压力了。
我问棠晋:“书城目前是什么情况?”
棠晋给我的话是:“与其听我说,不如你自己去看吧。”
我来到商场时心情难免惴惴,因为原本商场外大屏上的书城广告已经没有了,而商场内部的相关书城的宣传海报也都不见了。单纯网络舆论,商场不至于去做这些,显然是有更严重的事发生。等我上到十楼走出电梯时不由怔住,原本顾客纷涌的书城此时居然静无一人,而且用带子隔拦了起来,且挂了个牌子——暂停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