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衣国沉溺于温柔乡中,被耳边的温声软语所迷惑,自然是言听计从,什么都依着美人。
行至幽径小道,车马难行,王衣国把红马交给一位侍卫,让他在此等候,他带着乘轿的梨花姑娘继续登山。
羊肠小道,山石渐密,游客渐少,行商变稀,一路上都是山路,到了未时,那七八个下人,也汗流浃背,更不论那两个轿夫,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路边石凳,便想去歇息,只是王衣国催促要行,众下人不敢停住。
明明是晚秋天气,今天却热气蒸人,嚣尘扑面,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四野无云,风穾穾波翻海沸;千山灼焰,必剥剥石烈灰飞。
空中鸟雀叫声也似起了一丝疲惫,直往树林深处乘凉,各种走兽无影无踪,好似都钻入泥土窖里躲避烦热。好不正常的天气,直教石虎喘无休,便是铁人须汗落。
梨花姑娘虽然坐在轿中,没有行路,但也觉得闷热难耐,额头香汗直冒,她疑惑道:“素商时序,暮秋时节,何以热如三伏,真是奇怪奇怪!”
王衣国也微微有些气粗,赞同道,“梨花姑娘所言极是,此等天气,三伏亦是难遇,怪哉怪哉!”
梨花姑娘刚要再说些什么,只见前面山径林间,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张望。
梨花姑娘道,“前面有个人影,好像是个卖东西的。”
几人齐齐望去,只见前边松林里,在山道之旁有几张石凳,石凳旁摆了挑担儿,扁担横放在石凳上,一个脱得赤条条的粗鲁汉子,在那里张望,正在打量着他们一行十人。
众人走进,看到担子上挂着面小旗,旗上写着“广记馄饨”四个大字。
赤身呆汉见众人走进,一脸谄媚,“几位大爷,登山累了,来碗混沌喝吧。”
其中一个黑袍侍卫上前呵道:“你是什么人,哪里来的?”
赤身呆汉一看是黑袍大人,赶紧作揖打躬,“小人是金顶府城南广记馄饨的老板,因近来香枫山游人甚多,故而挑些馄饨来买。”
侍卫闻言上前打开担子查看,的确是馄饨,而且一个桶是空着的,应该是卖完一桶了,他回过头望向执事点了点头,走回队伍。
王衣国见并无不妥,正打算不理卖货郎,继续前进,忽听得轿中少女娇声说道:“王大人,天气这么热,大家歇歇吧!”
王衣国转头扫视了一下众人,见大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都一脸期待的望着他,他也不好直接驳了梨花姑娘的面子,就依言答应了下来。
队伍立马松了口气,一名侍卫拿出绸缎给一张石凳垫上,然后请王执事和梨花姑娘入座,余者随意坐在地上,各自吐出一口浊气,惬意休息。
这时,梨花姑娘身边的华服丫鬟走到赤身呆汉身边,娇呵道:“好你个卖馄饨的,倒是卖得远,居然跑到香枫山来了,我说这几日怎么没看到你。”
接着,她教训道:“姑娘、大人都在,还不把你的衣服穿上!成何体统。”
赤身呆汉正是广平。
广平讪讪的笑了笑,呆头呆脑的把粗布灰衣穿上,不好意思的呆立在一旁。
一边的轿夫大叫道:“喂,老哥,给我来碗馄饨,别在那儿干杵着了!”
广平答应了一声,“好嘞,您稍等。”立马走到担边,开了货箱盖子,蒸煮馄饨。
坐在轿夫旁边的其余三个轿夫也不甘示弱,大叫道,“给我也来一碗!”
广平笑逐颜开的煮好馄饨,干捞进碗里,倒上凉汤底,又取了些麻花,蚕豆放在一个碗里,给四人乘去。
无一时,四人都吃尽了。
四人闲吃的时候,华服丫鬟去问梨花姑娘是否要来一碗,梨花姑娘说中午糕点吃得太多了,现在吃不下,丫鬟也不疑有它,自顾自的叫广平拿了些麻花吃,又问广平要了些蚕豆吃着玩儿。
其余三个侍卫见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也一阵口干舌燥,皆是眼巴巴的望向王衣国。
王衣国眉头微皱,像是极厌恶手下打扰自己和梨花姑娘窃窃私语,不耐烦对三个侍卫点了点头,打发了几个侍卫,继续和梨花姑娘卿卿我我,谈枫论红。
三个侍卫上前去揭开货箱盖子,见里面还有不少馄饨,像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一样,几人嘱咐广平快快给他们盛上馄饨,并在广平肩膀上重重一拍。
广平立马乖巧的给三位黑袍大人盛上馄饨。
三人凉汤拌馄饨,几下就吃得精光,又找广平盛了一些冰凉汤底。
广平端着一碗凉汤馄饨走到王衣国面前,卑微的献殷勤,“大人,赶山路累,喝碗凉汤润润喉咙吧!”
王衣国斜了广平一眼,目露凶光,一脸不悦。
广平吓了一跳,赶紧端着馄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