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这样,我也依旧爱惜柏老尚书,虽然将晏家流放,可对老尚书在是仁至义尽,没有将他的罪名告知百姓,待我百年之后,柏家还能回到朝堂,继续开枝散叶啊!”
柏溪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愤怒:“一派胡言!我爹根本没有贪污!他把所有的钱财物资都给了镇远军!你以为要不是他给镇远军送那么多东西过去,匈奴人会被拦在关外那么多年?!”
愤怒到失去理智,像个野兽。
宴皇吓得趴在地上,连连讨饶:“我错了,我错了,老尚书深明大义,那些钱都是特地给镇远军准备的,不是贪污!绝对不是贪污!全都是晏承书那个逆子!那个逆子捏造伪证残害忠良!还有晏承明!他也有份!他也有份!”
晏承明被第二次审问,一开始死活不承认,知道是亲爹把他卖了之后惨然一笑:“对,是我给的,晏承书那个没娘养的东西一听我说,只要把证据送到朝堂上去,我就帮他,让他不再被欺负,就立马去办了。”
再之后,不论怎么审问,晏承明都是这套说辞。
而宴皇翻来覆去就是道歉,别的什么都不敢说。
柏溪枯坐了一夜,他刚窥见晏承书的一抹人格风采,不信对方是会为了那种可笑理由帮晏承明做事的人。
到底是哪里不对。
但至少,他爹不会贪污。
所以,一定是晏承书被晏承明迷惑了。
--------------------
第12章
柏溪本以为赵景巍留下他和康宇是为了晏承书的事。
他连夜审了宴国余孽,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也有些可禀报的东西。
没想到准备的东西没用上。
确实是因为晏承书事,却不是他以为的那件。
赵景巍提出了一个此前从未有过的概念——科举。
康宇身为寒门子弟,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此举对寒门的好处:“陛下圣明!”
柏溪更是被当朝大儒带在身边学习多年,比康宇更快反应过来科举一制将会对世家造成多大的打击,当即激动道:“陛下何时有的念头!听闻陛下之意,可见推行章程也已经成熟,只待时机一到,便能立马推行!”
赵景巍没有直接回答柏溪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以你之才,可知道如何创造这个时机?”
柏溪顿住,好一会儿,才迟疑道:“现今国家刚平定下来,若推行科举之制,世家大族必定反扑,若是要安稳推行新政,还需要陛下对朝堂的把握更深一些才是。”
他说话的时候眉头紧皱,表情凝重,显然自己都不满意这个答复。
解决世家的方法就放在面前,却要他们等一个虚无缥缈的时机,别说赵景巍等不及,连柏溪自己都深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