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福晋比晓茹还要夸张,每天三拜一次都会少,晓茹这时候就深深的感觉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在前线的弘果,晓茹真的是心焦不已,她也不太了解这段的历史,也不知道这一仗还要打多久。
九月乾清宫,康熙接到来自西征大捷的消息大喜连声道好。康熙看着这份奏章神情十分愉悦,只转瞬便眸色稍深地转着手上的扳指。
第二日上早朝时便对下面人道:“吾子平乱有功,朕心甚慰。如今西藏战乱以平,朕需给大将军王一些奖赏才是。”
底下的大人齐声道:“皇上圣明。”
康熙笑着想了下,“那就立碑纪念吧,此事就让宗室还有阿兰布来起草御制碑文。”
四爷闻此手指不自觉的动动,嘴唇轻抿着不过到底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忽然出列了。
“禀圣上臣有事要凊。”
康熙眉梢微动抬眼看去,“诚泰,你有何事要凑。”
诚泰弯腰回禀,“禀圣上,臣认为此事欠妥。”
上朝的大人们听到了此言,都微微用余光看去。这小子是怎么回事儿?在这种时候来败皇上的兴,更重要的是这话一出,不是要得罪这风头正盛的大将军王吗?
只有诚泰的阿玛,没有一丝动摇的敛目站着。
康熙也是有些诧异感兴趣的问道:“哦,说来听听。”
“回禀圣上,平乱西藏大将军王固然有功。但若是立碑纪念的话,则不应该只写大将军王。这场平判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圣上的识人善用,更是离不开所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杀。无论是在前面的小兵,或是在后面准备后勤的火头兵,这些都缺一不可。故此皇上若是要用碑文纪念此事,这些人都应该在其列而不是只立碑纪念大将军王。”诚泰不卑不亢的说完后,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驳。
“哼,笑话。”胤禟出列斥道:“那若是照诚泰大人这样的话来说,那供米的商人是不是也要给写上去。毕竟没有这些商人们供的米粮,那这仗也是没法打的啊。”
“九贝勒这话就有些强词夺理了,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自我大清建朝以来,大小战役早已数之不清。每一场战役都意义非凡,那是不是都应该建碑来纪念呢。”
诚泰这话说的康锵有力,但是吧这种话一说出来,这要让康熙的面子往哪里隔呀。偷偷的看向御座上的皇上,果然圣上现在已经没在笑了,而是面容严肃的看着下面。这个多锦氏诚泰,怎么这么不会看眼色。
第317章大把的银子
“这能一样吗?西藏那里对归顺我大清一直态度暧昧,如今大将军王这场大捷,将会让西藏对我大清更有归属感。”
而且这事显然是皇阿玛要抬举十四,这没眼力的直脑筯。胤禟在心里骂道。
而诚泰这个走直臣纯臣的路线的人,对于康熙的黑脸直接无视了。
他觉得是不妥,那便就是不妥,自然要直言不讳的,当下便反驳道:“如这般说,那当年的平三潘收台湾,不是功绩更甚如何末立碑纪念。”
这下康熙的脸色反而没这么黑了,不但不黑了还露出了丝笑容来。底下有偷偷用余光偷看的老臣,立马低眉敛目大气不敢喘。
而林保也看到了康熙的神情,心下微微一沉万岁爷这个表情,这是要放大招啊。
果然下一刻就听到从上面传来了悠悠的声音:“林保,你来说说看。”
林保心下一叹躬身出列,“回禀圣上,老臣复议。”
康熙眼睛微眯,“果然是父子一条心啊。”
林保明白圣上已是动怒,不过依着多年的经验却也不至于降罪,当下恭声道:“回圣上,正如左副都御史刚刚所说。自我朝建国以来可以建碑留记的战绩多不胜数,远的不说就说圣上当年两次亲征,就足以建碑留记。为君为父的圣上都未建碑,却给十四贝子建碑。无论从子从臣来论,都有欠妥当。”
这一套说下来,倒是让康熙心中的火降下来了不少,所以说说话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只不过朕心中甚是喜悦,很想给吾子一个奖赏,这要如何是好。”潜意思就是在说他还是想建碑文。
林保呢不愧多年做官的老狐狸,只笑着恭声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况大将军王为圣上之子之臣,这些本就是应该做的。”
老狐狸,康熙在心底骂了句。虽然还是想将此事做成,不过眼下却不适合再提。
“此事以后再议。”
康熙这话一说,这事儿算是暂且过去。下了衙后弘早未做多留,骑着马就跑回家了,和他额娘说这事儿。
晓茹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摸着下巴,我的天呐,原来历史上还有这么一回事儿啊。她还真不知道这事儿,怪不得之后的四爷这么提防他亲弟弟。就看老爷子做的这事儿,只要最后登基的不是十四,那都得膈应。
话说回来,老爷子现在难不成是真的有心将皇位传给十四嘛。如若不然,那十四这个样子就是被架在火上烤呀。还是说康老爷子现在已经属意四爷,是在给四爷铺路顺便在瓦解八爷一党。
虽说这一世有晓茹的介入,四爷与十四的关系还不错,但是因为和八,九,十年龄相仿,十四还是和八爷一党走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比如这一世的十四和十爷,就没有那么坚定的拥护八爷。十爷那边是因为十福晋的原因,这一世有着晓茹的外挂,十福晋一直活的好好的。现在都已经有两儿两女了,养的还都特别的健康壮实。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