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嫡妻名分伊憔悴的出处与背景介绍 > 第93部分(第2页)

第93部分(第2页)

赵氏明知今儿是白来,沈绾贞怎会傻到为前夫家里求情,看她态度,急于撇清关系。

赵氏也是想不出好法子,毕竟伯位是由她丈夫承袭,若伯府爵位没了,就全完了。

曹氏还想在求求沈绾贞,赵氏给她使了个眼色,心里清楚,为今之计,只有公公上书皇上,主动辞官,皇上或可念及他知进退,赏他伯府一口饭吃。

二人垂头丧气告辞回去复命。

詹伯爷和夫人听到沈氏册妃的消息,大为吃惊,庵堂失火,伯府曾派人查看,说二少夫人葬身火海,詹伯爷不由不想,这是金蝉脱壳,沈氏谋算很深,一早就有打算。

詹夫人愤然,“我早就看出她守不住,当初立意,死活不留在伯府。”詹夫人抹眼泪,哭儿子,儿子尸骨未寒,媳妇堂而皇之改嫁,留下两个有孕通房,无人待见,在府里成了笑话。

巧慧产下一子,生母出身低下,詹夫人无法,只好抱到自己屋里养,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巧慧搬去詹夫人上房,只留下英姨娘一人住在偏僻的小院里,詹夫人怕她狠心把孩子作掉,派人日夜守着,又警告她,如不安分,孩子若没了,就把她嫁给一个又老又丑又瘸的家下人,英姨娘怕了,不敢作闹,苦巴巴地,寂寞地过着寡居的日子。

二房无人主事,树倒猢狲散,詹夫人镇日心里把沈绾贞骂了几个来回。

詹伯爷却不像夫人见识短,长叹一声;“我伯府好日子到头了。”

詹夫人心里堵得慌,一听老爷这话,愣眉愣眼,难过也忘了,“老爷此话怎讲?”

詹伯爷咳了声,“老爷怎么无端叹气?”詹夫人移开眼角的帕子,瞅着詹伯爷问。

“夫人,你想啊,二媳妇如今是皇家儿媳,皇家要脸面,我们若留在京城,时刻在眼前晃,不是扫了皇家的颜面,少不得弄出京城,消无声息的,省得碍眼,惹人非议。”

詹夫人也不傻,一下明白过来,瞬时惊得目瞪口呆,抖着声儿问: “这可怎么是好?”

詹伯爷思来想去,如今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派两个媳妇去跟沈氏求情,她若念旧情,网开一面,伯府或有一线生机。

詹伯爷和夫人满面愁容,等着两个儿媳去求见沈氏,看能不能带来好消息。

出嫁前日

安阳王派人送来一封信笺,沈绾贞放在鼻子底下闻闻,似有清淡香气,闻着神清气爽。

沈绾贞小心打开,金边花笺只有一行字,“娶亲日,我带花轿上门亲迎你。”

沈绾贞眼圈顿时通红,这问题真是个难题,古代不成文的惯例,在蘸女子不能坐花轿,沈绾贞不用花轿抬进王府,会成为话柄,让王府中人小觑,日后难以服众。

王爷亲迎,本朝没有先例,皇族迎娶大臣之女,不能亲迎,安阳王当坐在王府里等花轿上门。

赵世帧为她打破规矩,还特意告诉她一声,让她安心,这般体贴,她怎能不感动。

几个下人看主子眼圈通红,又弯起唇角,手捏着花笺,又哭又笑,都奇怪,问主子也不说,只说到时就知道了。

☆、第一百零八回

赵氏和曹氏刚走;吴氏的丫头就来喊她;“太太让主子过去。”

沈绾贞走去上房,一进门便看见;堂屋地上站着两个姑娘;看着眼生;好像不是沈府中的下人。

她在门口一出现;吴氏就亲昵地唤道:“三姑娘;快过来;看看母亲替你买的两个丫鬟;可中意?”

沈绾贞行礼,挨着吴氏下首坐下,“女儿陪嫁已有两个丫头;两房家人;人数不少,母亲何必破费。”沈绾贞初次陪嫁的两房家人里冉家的告假,如今又回到沈府,还是跟着她,沈绾贞愿意要旧人,脾气秉性了解。

“这是嫁去王府,就两个丫鬟怎么够使,这是你父亲交代的。”吴氏心里嘀咕,若不是你父亲嫌陪嫁的人少,我又何必多事,为买这两个丫头又多花出一笔银子。

人都买了,沈绾贞也不好拒绝,定睛细看,这两个丫鬟年纪一长一幼,年纪大点约莫十七八岁,神情有点紧张,却不似很害怕,年纪稍小点的,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年长的姑娘,长相秀丽,浑身撒发一股书卷气,而那年小的一个,瑟缩胆小,紧张得头都不敢抬。

那年长的姑娘不敢正视主子,却神色自然大方,自有一股子淑女风范。

沈绾贞看着年长的姑娘,眼睛在她身上停留好半天,好奇地问:“你是哪里人?多大了?”

“老家山东府,今年十九岁。”

“你父亲是做什么的?”沈绾贞观她气质不俗,绝非穷苦人家卖儿卖女。

那姑娘垂头,声儿弱了。“奴婢父亲是庆平县知县,犯事,牢狱之灾,阖家被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