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珊是最高兴的了,雀跃着,跟着沈绾贞几个忙前忙后,准备酒饭。
有了前次经验,准备起来就不费事,绣菊、巧珊、闫婆子,就连小顺子都上手帮忙。
沈绾贞和吴玉莲坐在堂屋,看灶间,巧珊和小顺子不知因何事追撵着跑,小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萧公子隔着道墙听见这院子笑声,手指放在那幅绣像上,动了两下,抬起头,微蹙的眉头舒展开,仔细听着正院动静,把绣像小心收好。
身旁侍候的仆从叫小生子的,看主子的寒脸渐渐浮起笑容,走出门去,萧公子不知不觉走到正院,看正院子里摆着一个大铜盆,两条大鱼活蹦乱跳地,‘吧唧’一声蹦了出来,在地上连翻了几个滚,跃起,吓得小丫鬟‘妈呀’一声跑开。
小顺子只顾着抓其中一条,又有一条鱼跳出铜盆,两条鱼就是不听话,他一时手忙脚乱。
这时,就见沈绾贞从上房走出来,上前一把抓住一条早已蹦出很远的活泼的大鱼,双手握住放回铜盆水里。
萧公子站在墙门口,看见这一幕,若有所思,这位自称姓吴的姑娘,胆大心细,为人行事大方周全,全无闺阁女子,羞涩扭捏,主家娘子说她定亲的事,是敷衍媒婆,还是却有其事,他站了一会,自己觉得好笑,平白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管人定没定亲做什么。
晚膳送过来,萧公子吃得格外香甜,挂花酿也醇香,他连着喝了几口,一碗酒下肚就晕晕乎乎的了。
这时,巧珊端着一个剔红松下问童子图纹托盘,上面放着一小碗醒酒汤。
“公子,这是我家姑娘吩咐送过来的,我家姑娘说了,这桃花酿酒劲大,怕公子喝了上头,特特嘱咐做的。”巧珊说话语速快,崩豆似的。
萧公子喝急了,不承想这酒上头,只觉眼前这丫鬟人影直晃,端起碗,喝了下去。
三日后,
东跨院上房,萧公子手捏着一封加急书信,若有所思,一把捏紧,像是下了决心,然后把书信放在脚前的炭火盆里点燃,看着带墨黑字迹的纸一点点燃为灰烬。
步履沉着往外走,吴玉莲在堂屋,低头正仔细看一张点心铺子进原料的货单明细,萧公子轻咳了一声,吴玉莲才抬起头,换上笑脸,“萧公子,有事?”
“我要出门两日,东跨院烦主家娘子给我留着。”
吴玉莲一听,心里高兴,都是这样住户,省去不少心,住不住,房租一分不短,忙应承,“公子放心,公子有事尽管去办,公子不在,我让人每日把屋子打扫干净。”
萧公子一反往日痛快,竟有点踌躇,说完话也没走,还想说什么,吴玉莲等他下话,闷了半天,才听他道:“吴姑娘去了哪里?听我的下人说她不在屋里。”
吴玉莲瞅着他,她是已婚妇人,他这点小心思怎能不懂,忍住笑 “去湖边了。”
萧公子走到湖边,一眼便看见,西面一矮山的亭子上,西院那姑娘正提笔作画。
他绕道过去,那姑娘身旁机灵点叫巧珊的丫鬟看见她,想回她主子,他摆摆手,示意不让打扰她,他放轻脚步走去她背后。
她正在画布上涂抹,他看一眼那幅画,画的是近处山色,他突然脸上现出怪异之色,抬起头,那矮山亭子附近长满桃树,冬日天寒,桃树叶子都落了,可她画布上桃花朵朵,缀满枝头,说实话,这画不敢恭维,师从定不是名门大家,可这幅画却孕育盎然生机,观画知人品,所画之人,必是心胸豁达,不拘泥俗世钱财名利。
沈绾贞感觉背后有人,一回头,嫣然一笑,“让公子见笑了。”
“好,好。”萧公子连说了几个好,绣菊和巧珊也不懂画,听萧公子说好,就以为真好,“我家主子一年才画上一次,却画得逼真,连奴婢都看着好。”
沈绾贞羞涩一笑,脸微微一红,“懂个皮毛,平常不敢给人看的。”
萧公子看她一身素衣衬得人灿如春华,些微有几分愣怔,别话,都忘了说了。
御书房
“禀皇上,沈氏已发现踪迹。”都统王进奏道。
“她在何处?”赵世贤眉梢向上一挑,异常关注。
“在钱塘一带一个叫桃溪坞的小镇子。”
“你立刻带人把她带回来,我要毫发无损,若有闪失,朕拿你是问。”赵世帧严令,怕他手下的人伤害沈氏,与三弟结怨,反而不美。
“皇上,太后娘娘那里已然得知沈氏下落,已派人捉拿沈氏。”都统王进是皇上心腹,皇上朝廷上下布满眼线,明里暗里宫里朝中的动向都了如指掌。
赵世帧停住步子,眯着的眼,骤然睁开,对王进道:“你速赶到那里,一定要赶在太后的人到来之前,把沈氏带回来。”
王进额头上青筋凸起,心里火急,太后的人已先走五六日,若撵不上,无颜面见皇上,就也不多说,“臣遵旨。”
当下告退,出了皇宫,也不回府,带上人直奔钱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