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战士们就用斧头、柴刀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把木头砍平、削平。
虽然这样做很费力,而且做出来的木板也比不上用刨子刨出来的光滑平整,但是总比没有强啊!
“大家小心点,别伤着手!”李位一边干活,一边提醒大家。
经过一番努力,战士们终于把木头都加工好了。接下来,就是制作锅盖了。
这锅盖的大小,要比锅口大一圈,这样才能盖严实。
战士们根据现有锅的大小,用墨斗和锯子,把木板切割成圆形或方形的锅盖,并在锅盖上安装了一个木制的把手。
为了提高密封性,他们还尝试在锅盖边缘镶嵌布条、麻绳。
看到大家在忙,吴龙连忙过来指点,“大家看,这锅盖上可以开一个小孔,用来透气!要不,这热气没地方跑,一掀锅盖,这水蒸气就全滴到馒头上了!”
“吴教员,还是您想得周到!”战士们纷纷表示赞同,然后在锅盖上开了一个小孔。
在战士们制作木头锅盖的同时,另一部分战士也在忙着编织竹编蒸笼。
这竹编蒸笼,要选用韧性好的竹子,这样做出来的蒸笼才结实耐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战士们在附近的山上找到了一些竹子,然后把竹子劈成细长的竹篾,准备用来编织蒸笼。
战士们用小刀把竹篾刮得光滑平整,然后就开始编织蒸笼。
“这编织蒸笼,要先起底,然后再编壁,最后收口。”
有竹制品经验的战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编织的技巧很重要,要编得紧密结实,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不会漏气。”
战士们学着那个战士的样子,开始编织蒸笼。
一开始,他们还比较笨拙,编出来的蒸笼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稀,有的地方密,看起来很不美观。
“哎呀,我这编的是啥啊,跟鸡窝似的!”一个战士看着自己编的蒸笼,苦笑着。
“哈哈,你这还算好的,我这都快编成一个筐了!”另一个战士也自嘲着。
那个有竹编经验的战士鼓励众人:“别灰心,大家慢慢来,熟能巧巧嘛!”
经过反复的练习,战士们逐渐掌握了竹编的技巧,编出来的蒸笼也越来越像样了。
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战士们终于制作出了一批木制锅盖和竹编蒸笼。
王大山看着这些新制作的炊具,高兴地说道:“太好了,这下锅盖和蒸笼的问题都解决了!”
“吴教员,您快看,这蒸笼还有改进的地方!”
细心的张小六指着刚编好的蒸笼。“这底儿可以再加固一下,编的再密一些!”
“好主意,这样蒸煮的时候更稳当!”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第一批次的蒸笼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更美观更实用了!
很快,炊事班就用上了新制作的锅盖和蒸笼。
在新锅盖和蒸笼的帮助下,炊事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饭菜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馒头蒸得真好,又白又软,真香啊!”一个战士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赞叹。
“这包子也很好吃,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另一个战士也竖起大拇指。
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战士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笑容,不仅仅因为饭菜的美味,更因为饭菜背后蕴含的南泥湾精神,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就是南泥湾!这,就是南泥湾精神!这群可爱的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绽放无限的希望和生机!
喜欢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