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蒙古高原简介 > 第168部分(第1页)

第168部分(第1页)

“老师,您这样思考,我是做不到,我看到的还是表面现象。”小郝听完腼腆地说道。

“所以平时你们就要习惯有一个中医思维,比如最简单的五行,指导你们的衣食住行,阴阳学说也要利用起来,河图洛书、八卦、易经都要用心去体会、学习,等你们慢慢有了中医思维,做任何事情包括看病都会从中医理论去思考,你们的中医修为就上来了。”顾海平讲道。

“卢护士长去定快餐,大家今天有兴致,我就多讲一点给你们。”顾海平兴致勃勃。

“老师,您怎么能考虑到肺经和大肠经?肾经和膀胱经倒是可以理解,但肺经看似根本不相干啊。”小于还是懵懵懂懂。

“那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你们学习了中医,就要摒弃西医的思维,不要把人体考虑到器官这样的层面去。懂吗?”顾海平问道。

“我们所说的肺绝不是西医的肺,它指的手太阴肺经,那你的脑子里就要出现手太阴肺经所走的路线,还有它经过的各个穴位,还要想到每个穴位的主管功能,还要想到和它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那大肠经的相关功能、走行、穴位等等,五行相关的所有中医知识都要汇集起来,再看看这个病人的表现和症候,以及他的生活习惯,还有天人合一思想你们也要应运起来,他的行为是不是把他的小宇宙违逆了大自然、大宇宙的规律?等等中医思想,你们都要慢慢习惯起来,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不只是为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症状打转转。”顾海平长篇大论了这一堆出来。

“你们再回忆一下,病人的溃烂点有没有规律?是不是眼这几条经络在侵犯皮肤?”顾海平明确提示道。

见小于、小郝点头,“那就是了,针灸科的同学应该更加熟悉经络和穴位的走行、分布。”顾海平说道。

“老师,您不是说要开讲堂吗?什么时候开?我们好每天听你的课。”小郝听得很入迷,急切地问道。

“我等等都安顿下来再说,不只是我讲课,我还想请我的导师、永城的名老中医、乃至全国的名老中医来为我们讲课,但首先是我们自己要有中医学的基础和思维、修为,否则听了也是白听,就等于对牛弹琴,这虽然是个贬义词,但它是能够说明道理的。就你们这样,我讲课你们都听不懂,请人家来你们就更加是听天书了。今天开始,我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系统、细致学习《黄帝内经》,把它逐字逐句地背会,再一句一句推敲,不怕慢,就这样一点点啃,过一段时间,有悟性、有恒心的人就会感到有收获了。”顾海平布置了学习任务。

“还有,你们马上毕业的学生,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你们觉得自己的中医可以看好病人吗?”顾海平笑着问道。

“不能——”懒懒的回应。

“想要上手看病,还要回去把《伤寒论》给我逐字逐句背下来,再慢慢用在临床上,中医学习更加不容易,你们既然热爱中医事业,就不要滥竽充数,把它学到手,好好利用起来,它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学好中医不只是医术惊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面对世界的时候,你们自然也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维。”顾海平明显兴致不减。

“老师,听说您还去替常主任求情了,我们就觉得您特伟大,他那么对您,您居然不计较,还替他求情,您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我们都特佩服你。这是不是中医思维?”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做个鬼脸问道。

“哈哈哈!你们的小道消息还真不少!是中医思维啊!就是一个宏观和微观,天人概念。我们放在这茫茫宇宙间,算什么?连蚂蚁都不是,就是一粒尘埃!我们的生命是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我们的生命多宝贵?!怎么能用来算计和计较?把这些放在你的人际关系里,你觉得我还会去计较什么吗?”顾海平反问道。

“老师,我们好佩服您哦!我们也好爱戴您哦!”一个女护士甜甜地说道。(未完待续。)

三三三、学以至精

三三三、学以至精

“噗通”一声,一个学生跪在了顾海平面前。

顾海平也被吓了一跳,脱口而出:“怎么了?”

“老师,我要拜您为师,你就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学生直挺挺跪着。

“起来!起来!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你就拜师?我才几岁,我哪儿敢收徒弟?我还没那本事和资格儿,你快起来,别瞎胡闹!”顾海平伸手想扶起学生。

学生死命坚持:“老师,您有资格儿,不论您的医术还是为人,都是我钦佩的,您完全有资格儿做我们的师父!您不收下我,我就不起来了。”

顾海平松开手说道:“刚刚在说什么?中医思维!你这样的做法是中医思维吗?老祖宗说过:‘君子不强人所难’,你这叫什么?胁迫!中医思维也包括,人与环境相和谐。我不客气地说,你要拜师,涉及到几个方面:1、你的方面,你觉得自己已经下定决心一辈子为中医事业奉献了吗?你的中医修为有了拜师的资格儿了吗?……”

“老师,我有决心!我早就想要拜您为师了,只是没有机会。虽然我现在的中医修为还不行,但我会好好努力的,老师。您相信我。”学生急切地打断顾海平的话抢答道。

“是吗?你现在连做人的基本礼貌都还没有呢。我不是批评你,但你要思考:谁教你可以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的?无论你再怎么着急,也不可以打断别人的话,对不对?”顾海平严肃地说道。

“对不起!老师,请您原谅我的鲁莽。”学生有些懊悔。

“你先起来,我给你把道理讲讲,也给大家讲讲。”顾海平示意学生先平静下来。

学生起身坐在椅子上,极力平静自己。

“我先肯定你的热情和信心,但我还是要说明几点。”顾海平对学生说。

“2、师父一方面,你所选择的师父他有没有资质做你的师父?还有他愿不愿意做你的师父?”学生站起来又想说点什么,被顾海平手势阻止。

“3、就算以上两个方面都没有问题,那拜师学艺它也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磕几个头就算了的事情,它是一个长久的责任问题。对不对?所以,从古至今的拜师都是十分慎重和隆重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样来的。哦,现在的中医界,不管有没有资格、不管三七二十一,拜师成风,一窝蜂地评出一大堆的名老中医,收了一大堆的弟子,一个人可以拜无数个师父,我且不说这些人中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就这样的行为,你们不觉得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顾海平扫视一下身边的学生们。

“我能理解当局和有识之士的良苦用心和紧迫感,但这样的做法到底能给中医界带来怎样的进步和发展?有多少人为了搞一个这样的名头绞尽脑汁?又有多少人是实至名归?中医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脚踏实地、踏踏实实传承、发展的人,而不是打着振兴中医的旗号去哗众取宠。不过这些人中也是人龙混杂,也不完全否定。”顾海平说起社会上一窝蜂拜师的风潮有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那老师,您这样说,是不是说我们就不要拜师了?”一个研究生问道。

“不是!用中医思维来看待事情,阴阳要平衡。很多人这么跳出来一窝蜂地拜师,这是什么行为?”顾海平顿一顿看向周围的学生。

见没有人敢贸然接话,又说道:“这属于阳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