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蒙古高原简介 > 第148部分(第2页)

第148部分(第2页)

而老祖宗的中医也相对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就束手无策,而西医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对很多急症的处理相对滞后等等。

而就治疗的指导思想而言,中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西医讲究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科学,而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重点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调神”,一个似乎是唯物主义,一个又似乎是“形而上”的唯心主义。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科学领域,如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必将造福人类。

这一次的研讨会,集聚了中医界的精英,就如何进行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既不能把老祖宗的精华丢弃,也不能故步自封,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可行性报告,交于组委会,再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以及评估。会后再进行实施和推广。

顾海平的课题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医人才缺乏的难题》。

他阐述了中医现状的不容乐观;中医学习中的几大难关;以及如何快速地实现中医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强大的西医领域推广中医;如何普及大众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此套教学已经在他的科研中心付诸实施,效果喜人。所以具有复制性和推广性。

与会者表示非常赞赏和感兴趣,尤其是年富力强的各学派继承者,会后都来向顾海平取经,有几位还迫不及待地和顾海平相约:会议结束就要随顾海平一起实地参观、请教。

顾海平常说:学好西医容易,成为一个教授级人物也不难,只要勤于动手,借鉴前辈经验,借助不断先进的检查仪器,确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做到以一带十的模式,很快就能做到。

而中医却要深厚的国学修养、个人悟性、一颗热爱中医的心,兴趣和智慧倒是成为一位卓越的中医师的关键。

而要做到中医的普及,不只在于医者;更在于患者。

所以中医的振兴任重而道远,一者要招揽有志成为中医师的学生,还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还要有不弱的智慧和悟性;再者要有医者仁心,不沾染现世的以财富得失来衡量成功的价值观;还要有为了中医事业一生努力、坚持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

在此基础上,大众的中医认识也要复兴,这更加是难于上青天的大难题,国学的回归和普及势在必行,舆论、媒体宣传也要加大深度和广度,先带动一小部分,再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顾海平小范围的科研实施初见成效,永城乃至一个省的中医界都已有所驱动。

他的策略是先使一部先富起来的人,对中医有所了解、深入了解,看到好的中医是如何起到调理治病不伤害身体本身的,然后是把“富人们”的“治未病”——也就是大众常说的“养生”的中医理念普及给他们,由他们带动周边的人,充分发挥“富人们”在其他领域已经具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来扩大影响和普及大众。

这样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顾海平就做到了一定范围中医的复兴,手下的学生和徒弟(没有正式收徒)的热情和兴致也被调动起来。

很多疑难杂症,被西医宣判“死刑”的病例在顾海平的中医治疗下起死回生,因此,人们口口相传,顾海平的医疗模式便像蒙古高原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从开始的十几张床到后来的几十张床位,都是供不应求,后来干脆扩展为一栋楼的治疗区域。

顾海平每天忙得像上满发条的钟表,他还在网上开了自己的网诊网页,来就医、咨询者络绎不绝。一天在医院忙得不可开交,回家上网还要为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进行免费医疗服务,又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顾海平的医疗模式越来越成功了,人却越来越忙了。

山丹看着日日如陀螺一样打转却快乐着的顾海平,默默地支持着他,毫无怨言。

她知道他有一颗勃勃奋斗的心,他也相信他有能力和智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她除了私下心疼他的忙碌和辛苦外,只是默默地把孩子照顾好,把两边老人的事情打理好,把家里所有的琐事都处置于无形,不给他再多操一点点心,她希望他可以不为世事烦扰,一心一意完成他心目中宏伟的事业。

三〇六、任重道远

该作专一发布,请阅读正版图书。

如您喜欢敬请收藏!

三〇六、任重道远

会议期间,有几个对中医事业十分感兴趣、也看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的老总提出,要聘请顾海平做职业顾问,开出的薪资当然不菲。

而顾海平作为军人,当然也不能这样兼职赚钱,但他为了中医事业,答应无偿提供支援,技术和模式完全可以提供支持。

但大家也知道顾海平的日理万机,要想分身帮忙,也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做成一单大事业,就要有顾海平这样既有自己的想法,又能专心致志,还有极强的执行力的人来统领大家。

毕竟这样的事业还属于新型行业,大家还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