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类修炼,都从吸收日月精华开始,半月乃山中精气所化,最为纯净灵动,有一颗赤子之心,道心坚固。
青苍和半月修炼的又有所不同,半月是将天地精气炼化为法力,青苍却是把月之精华用来淬炼身躯,壮大妖丹。
前者修的是神魂,因为半月本就是虚灵之体,等她渡过三灾七劫之后,羽化成仙,自然可以塑造一具仙躯。
道门诸多道法,修的根本还是神魂,羽化飞仙,就是脱离肉体凡胎的限制,成仙之后,以仙气再塑拥有仙根的仙体,契合天地大道。
青苍不同,他修的是体魄,像杨戬、哪吒那样,可以肉身飞仙,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感悟天心,道法无疆,法力无边,后者体魄强大,武艺高深。
相比之下,前者更适合修道,就像坐镇后方谋划的军事,后者则多数会成为神将、护法,孙悟空、杨戬等都属于后者,是冲锋陷阵的先锋。
白夜并没有修炼,他坐在火边,施了个简单的法术,聚来一片萤火虫,光芒点点,借着光,白夜拿出一直被他压箱底的一本书。
书页藏青,并没有名字,里面是以毛笔写的,而且还是唐僧的亲笔,每个字,都闪耀着淡淡的佛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僧成佛之后,他书写的东西也沾染了功德,可以称之为法器,也就是说,唐僧用来抵饭钱的这本书,价值连城。
好书当然要拿来压箱底,尤其唐僧给的东西,白夜在没实力前,碰都不愿意碰。
书的内容很杂,有唐僧在西牛贺洲的见闻,一些牢骚话,有失望、有高兴,不像是严谨的经文,而是唐僧的日记。
唐僧西游,写了不少日记,这仅仅是其中一本,唐僧如今还在大唐编书、传法,等他的任务结束,就是真正成佛的时候。
相信凭这本唐僧亲笔日记,足以造出一座名刹,而白夜手中,不仅有唐僧的书,还有唐僧的画。
第六十八章 聚阴灵地(求推荐收藏)
唐僧打算做什么?
白夜合上书,心中静思。
半响,苦思无果,白夜只好收起书,见半月和青苍还在修炼,起身离开道观,去附近走走。
道观荒凉,四面尽皆是山岭,夜晚虎啸猿啼,格外吓人。
在这样的深山老林,几乎没什么人会来,出没的,要么是避世修行的僧道,要么就是山中精怪妖魔。
括苍山来往僧道众多,精怪妖魔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此地妖气难寻,要是再往南去,进了越地,那里山岭众多,瘴气肆意,人迹罕至,妖魔出没,十分危险。
“此地想必是哪个散修道人隐居的地方。”
闲来无事,白夜回到破旧的大殿,四处打量。
殿内摆设简单,毫无杂乱,显然此地并未遭过野兽关顾,除了因为年代久远而落满灰尘外,并没有毁坏的地方。
忽然,白夜皱起眉头,按理而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一座无人的道观基本几年时间就倒塌覆灭了,为何此观还能够存在?
从发黄的画像、寸许的灰尘、布满苔藓的案桌来看,道观荒芜的时间起码几十年了,这很不合理。
之前白夜和青苍并没有想这么多,但现在静下来,一些不合理之处,就成了疑点。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地莫非有什么玄机?
一念至此,白夜走出大殿,御起清风,飞到离地十多米的半空,俯瞰道观地势。
天有势、人有势,地也有势,龙虎势、灵鸟势,不同的势,孕育不一样的山形,要是再有香火、功德,甚至会成为龙脉,龙脉之上的山,可成为灵山,灵山有了仙,就成仙山。
道观坐落的山形很普通,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再看四周山峰,联系起来,就有种不俗的势。
又看道观四周栽种的株株松柏,每一株,都有特定的位置,数一数,共计一百零八株,一株不多,一株不少。
在松柏拱卫下,道观虽小,但有无形的势,会让野兽不愿靠近,而高大的松柏将道观藏在林中,要不是白夜和青苍胡乱走动,也不会发现道观。
众山环卫,松柏遮掩,让道观就像贝壳里的珍珠,被保护的严严实实。
“好手段,仅凭百余株松柏就改变地势、山形。”
白夜不禁赞叹,很快,他又露出凝重之色,自语道:“不对,有古怪,松柏遮掩下,阳光难入,让道观阴气聚集,就算改变地势、山形,也不利于修炼,反而对身体有害。”
道家修炼,注重阴阳平衡,却也有“纯阳”大道的说法。
而且,阴对应死,阳对应生,阳气滋生,才能延年益寿,阴气过重的话,寒毒滋生,就像白夜,受病痛困扰,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