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大汉宫廷。
天子刘宏在蹇硕的陪同下,在皇宫中散步。
说是散步,一连三天,他始终在思索与羽儿的那番对话…
羽儿提出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理念太过超前,「科举制」替代「察举制」的选人制度更是一项巨大的革新。
当然…
这其中会有巨大的难题…以及「破绽」。
比如,科举…谁握有出题的权利,如何让文化普及,文化普及需要的「读书平民化」成本与代价。
最简单去说,如今平民百姓不是没有途径去看书,只是因为书籍「居高不下」的价格,让所有百姓都望而却步。
要知道,如今的书籍可都是「刀笔吏」一刀一刀刻在竹简上,绘制成书籍…
一个家庭中,莫说是藏书三千卷,就是藏书三十卷,那都是大户、豪族。
故而…
难题又绕了回来,能读书的只有氏族…
只有关东氏族。
那么问题来了,哪怕是「科举」选拔人才,可比拼下来,能胜出的依旧是关东的氏族子弟,这便与他刘宏的初衷完全违背。
文化普及,难得是「普及」二字,既要有量,又要有质,价格还不能昂贵…这在这个时代太难了,也太超前了。
这些难题,羽儿考虑过么?或者说…这也是他「文化普及」计划中的一部分?
正直惆怅…
一个小黄门低着头跑来,在蹇硕的耳边言语了什么,旋即…将一个小木盒递给了蹇硕,蹇硕连忙接过,示意让小黄门离去,他则快步走到刘宏的身前。
「陛下,这是玉林观柳观主托荀侍中带给陈王的礼物!」
陈王?
礼物?
听到这儿,刘宏会心一笑,他的身份,羽儿也是看透不说透啊。
刘宏笑着打开了木盒,却见其中的是…纸。
没错…是纸。
说起来,刘宏对「纸」并不陌生。
其实在西汉时期就有造纸术,只不过造价高昂。
而到了东汉元兴元年,蔡伦再一次的改进了造纸术,可以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完成造纸,成本降下来一大截,如今的大汉专门的「纸坊」便是使用的「蔡侯纸」的工艺。
只不过,蔡侯纸的「质地」粗糙。
故而,并没有取代竹简成为书写的工具
而柳羽送给刘宏的纸,是「左伯纸」
刘宏起初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可伸手去摸,当捧起来这纸张时,登时他浑身颤粟了一下,继而双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