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闻西园校尉军中有一人请战,可有此事?”
“的确有一人请上擂台。”蹇硕如实禀报。“此人乃是辽东燕山人士,擅使剑术,名唤王越。”
刘宏眯着眼,“蹇校尉可知,此人武艺如何?”
这…
蹇硕一下子哑口了,他拱手道:“臣并未与之交手过,不过,能入选西园校尉军,武技多半是能过得去的。”
“能过得去?”刘宏长袖一甩。“既敢毛遂自荐,那想必有些能耐,明日你挑选三十西园校尉来这千秋万岁殿与王越对垒,朕要亲眼看看这王越有多少能耐?”
“喏!喏!”
蹇硕连忙答应,他更知道,陛下之所以这么重视这“王越”,还是信不过桥玄、蔡邕、荀彧三人。
这是——未雨绸缪!
…
…
暗夜如磐,玉林观的一处老子殿内灯火通明,蔡邕、桥玄、荀彧在其中练剑。
出乎荀彧意料的是…
柳羽的思路,也就是那所谓的“道家三才阵”其实就一条——进攻,如滔滔江水一般,连绵不断。
或者说是——只攻不守!
为此,柳羽会特地安排他们的站位,出剑的顺序,确保一人出剑后,第二人的剑无缝衔接上去,然后是第三人,周而复始。
这样的攻法完全摒弃了防守…可以理解为,南匈奴王子若是打算进攻,那势必在重创三人的同时,自己也会中剑,且会中好多剑!
两害相权取其轻…
他便只能龟缩防守。
可若是防守,那连绵不断攻势下,他很可能会失误,擂台之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只是…
理论是这么个理论,真要实战,那又是另一番光景。
因为比武时,战局的瞬息万变,或许…还没有熬到对方失误,他们这“道家三才阵”就先失误了。
荀彧眼力过人,自然能窥视出这点。
趁着中间歇息的时间,荀彧行至柳羽的身前。
柳羽端给他一碗水。
“不忙着说话,先喝水。”
“咕咚”一声,荀彧大口饮满了这碗水,“呼,呼,呼…”
哪怕是一碗水下肚,荀彧尤自气喘吁吁,累,让一个文人,一个儒生去星夜习练剑法,的确很累。
“贤弟。”待得心头平复了一下,荀彧才张口道:“这阵法虽看似厉害,攻势汹涌澎湃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可实际上…在力量与经验的差距下,那南匈奴的王子要破此阵并不难。”
“贤弟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文若与我是兄弟,有话只管说。”
“再精妙的剑阵,没有相辅的力量与武技也像是空中楼阁,难以发挥,我…我们真的…真的能赢么?”
荀彧的语调中带着几分落寞,就像是他已经预料到了,明日的必败无疑。
他口中喃喃。
“除非…”
“除非什么?”柳羽反问。
“除非这南匈奴的王子冒顿是假的,是贤弟安排的人…”荀彧的目光直射向柳羽。“否则,若是真的南匈奴王子,他不会留手,我与桥子、蔡子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