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确保这次突袭得手,这些乘坐在粮船上伪装成水手、商人的吴家军精锐都不能携带盔甲和长大兵刃,以免被李家的官吏发现。
当然了,火炮就更不能携带了——谁见过开着炮舰卖米的?
如果在以往,一支没有盔甲和长大兵刃,也没有火炮的军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但是自从有了可以装上套筒刺刀的燧发枪,无装甲步兵的战斗力就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吴世珏和林兴珠站在最前面的船头上,两人都披着蓑衣。
吴世珏手里端着一支极为珍贵的线膛燧发枪——这是李中山送给吴国贵、吴世珏的礼品,当时只送了十支,是给这爷俩打猎玩的。现在还有五支没有玩坏,吴世珏拿着的就是其中之一。
而林兴珠则拄着一柄砍刀,蓑衣下面的腰带上还有一支燧发手枪。
看着江夏汉阳门码头上的灯火在黄昏当中变得明显起来,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吴世珏擦了擦飘到脸上的雨水,朝林兴珠笑道:“江夏在望,似乎全无戒备,咱们这回可以一举得手了!”
林兴珠在心里算着时间,喃喃道:“咱们早了一个晚上。不知道接应的人还在不在?还有,北线对德安府的突袭会在明天凌晨开始,咱们这边先动手了,随州的明军要知道了,北线的行动可就不能出其不意了。”
其实吴世珏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在担心这个问题,南北两路的突袭行动根本不可能在时间上达成一致。所以任何一路先动手了,都有可能让后动手的一路失去突然性!
当然了,是有可能不是一定会。
因为谁知道李自成那边的信息传递是个啥效率?
他强笑着对林兴珠道:“林老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们有三千人,李自成在江夏的兵肯定不多。咱们说不定可以一举突入江夏的皇城,把李老贼一枪毙了!即使不成,也能把江夏闹个天翻地覆!江夏是李自成的老营,各地忠王军都接受江夏皇城内的忠王府行军大司马司的指挥,一旦指挥不灵,忠王军就有可能陷入大乱,那北线就能势如破竹打到汉口了!只要江夏、汉口被咱们取了,李自成的水师就很容易被卡在下游了。”
林兴珠是郑家军出身的,水上的事情他拿手,当下点点头道:“只要拿下汉口、汉阳,封锁长江没有多困难。毕竟李自成的水军现在都去了下游,逆流而上要冲索江的浮桥是非常难的。”
吴世珏笑着点点头,然后就专心地看着船慢慢地驶向江夏城汉阳门外的码头。
因为李自成经营有方,江夏城外汉阳门码头一带极为繁华,不仅兴建了许多码头,还依着城池修了许多酒楼商铺旅店,哪怕到了夜里,也是一派繁华景象,甚至江夏城的汉阳门也很少会在夜间关闭。在李自成看来也没那个必要,汉阳门两侧的城墙上布置了不少大炮,还驻扎着一个营的守军,而且城门虽然不闭,但也有阻挡人群出入的木栅栏——这是用来查税的,商人带着货物进城是要交税的!而且守门的忠王军也非常精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所以也就没必要天天关门,影响城市的商业活动了。
一片雨雪当中,很多船只都拥挤在汉阳门码头上,只有码头西侧,有几个泊位空着。
林兴珠沉着脸,朝身边的人命令道:“发信号!”
一个亲兵举起个灯笼,在空中左三下,右三下。
对面却丝毫没有动静。
吴世珏和林兴珠对望一眼,都有点紧张。又等一下,吴世珏压低声音,语气当中都是焦躁急切:“再发一次信号!”
就在这时,拿出空着的码头上,也出现了发散出苍白光芒的灯笼,同样在空中晃悠了几下,还带动了周围的雨雪,远远看上去好似一团晃动的光晕一般。
林兴珠嘘了口气:“看来咱们的兄弟还是很靠谱的!起码能给咱保留一处登岸的码头待会儿我带刀牌手先上,你带鸟枪兵打掩护,咱们一鼓作气,抢下汉阳门!”
船队终于无声地靠上了码头,码头上面没有那么多泊位,所以这百余条粮船就只能一条一条并排连片,然后用缆绳扎起来,就跟曹丞相的连环船似的。
船上的“水手、商人们”这个时候都从油布罩着的粮食堆当中取出了自己的家伙,大部分是燧发枪,小部分是刀牌。
林兴珠带着几十个刀牌手,先一步出发去混城门了。只看见他们将圆形的藤牌当成个防雨的竹笠,扣在了脑袋上,然后一手捏着手枪,一手握着砍刀,一起向汉阳门而去。因为这些人都披着蓑衣,再加上这会儿天色已经很暗了,所以稍远一点的人就很难看清楚这些人握着砍刀和燧发枪,守汉阳门的忠王军士卒,只是看见一大群蓑衣斗笠客乌泱泱而来。
“站住!什么样人?”
一个手持长矛,在汉阳门外放哨的忠王军兵士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