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赢在沟通力 > 第7章 说服也是一种沟通(第3页)

第7章 说服也是一种沟通(第3页)

“在××先生不作声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人对他领座讲的事快讲完了。……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揪住她的长头发,她尖声地叫唤,哀求着,他把她的脖子按在他的膝盖上,然后用刺刀可怕的猛然一划……”

到这时候,马克·吐温的叽叽咕咕声已经达到了目的,餐厅里一片寂静。马克·吐温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明为什么他要玩这个游戏,是请他们把应得的教训记在心头上,从此要讲些礼貌,顾念大家,不要一大伙人同声尖叫,让大家一个人好好地讲话,其余的人好生听着。

他们同意了马克·吐温的意见,晚上其余时间里,大家都过得高高兴兴的。

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说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便的:

(1)用高尚的动机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都有起码的政治觉悟和做人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对国家、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家庭、对子女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等。这往往能够很好地启发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2)用热忱的感情感化他。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在说服他的时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来感化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3)通过交换信息促使他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行为不是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而采纳说服者的新主张。

(4)激发他主动转变。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急切意愿,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人必与他同在;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项事物迫切需要的愿望,并不是指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作彼此互相有利的事来加以对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动的时候,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5)注意平时的交往。

被说服者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期望”心理有关。说服者如果威望高,一贯言行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作为说服者,平时要注意多与被说服者交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

5.有效的说服是让人口服心也服

真正有效的说服不在于你认为自己是如何的正确,而在于对方是否明白、是否关心你所说的话。作为一个好的说服者,要想说服人就必须更多注意这一点,要使他们心服,而不是口头上的服从。

你常和与你意见相反的人谈话吗?在家中,或是办公室,或是市场上,总是设法使人赞同你的意见吗?你的方法要不要改善改善?一个辩论家,如果和听众争辩起来,不仅不会改变听众的心情,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倔强起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无论双方的意见发生怎样严重的冲突,说话的人多少都可以找出一些相同点来互相讨论。

任何人都喜欢坚持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别人来加以反对。凡是有人对我们表示反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寻许多的方法,许多的理由来辩证保护。所以,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说:“我要证明这个”,“我要证明那个”,决非是聪明的办法。因为你的听众,一定认为你好像在对他们作近于挑战的训话了。他们将自信地说:“我们瞧你的!”这显然就和你站在敌对的立场了。假使你一开始就着重讲些和你的听众意见相同的事情,然后再提出听众所乐于解答的问题,那就便利多了。你可以做得好像在和听众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相信你所说的话。

美国的铁路专家曹顿到英国去做大东铁路的总经理,在到任的时候,人家对于他的敌意,有如春季的寒霜。原来铁路局里的职员有一个传统思想:没有一个美国人有担任总经理职务的资格。曹顿是美国人,竟担任了总经理,便动了公愤。但是曹顿并不着急,而就任了数千万人的领袖,他运用了一些策略,就平复了那些群众的敌意。运用什么策略去消释那些铁路职员传统思想下所产生的敌意呢?便是根据他们产生敌意的经验,来迎合他们的意志。

他作公开的演说:“我到英国来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也没有什么希望,所需要者,只是想有一个户外竞技罢了……”一场演说之下,竟说服了千万铁路里的职员。

电话机的发明人贝尔,有一次出门去筹款,他到一个大资本家许拜特先生的家里,希望他能够对于他正在进行的新发明事业投一点资。但他知道许拜特是一个古怪脾气的人,向来对于电气事业不感兴趣。他开头时并不对他说明预算能获得多少利益,也不对他解释科学理论,据贝尔传记上的记载:“他弹着钢琴,忽然地停止了,向许拜特说:“你可知道,如果我把这脚板踏下去,对着钢琴唱出一个声音,这钢琴便也会复唱出这声音来。譬如我唱一个DO!这钢琴也会应一声DO!这事你看有趣吗?”许拜特当然不懂其中道理,他于是静悄悄地放下他手中的书本,好奇地发问贝尔,于是贝尔详详细细对他解释了和音或复音电信机的原理。这场谈话的结果,许拜特很情愿负担一部分贝尔的实验经费。”

贝尔的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讲他那件事之前,他先设法引起对方的好奇心。牵引了许拜特对于他及他的理想的注意,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策略。然而,我们大概都常常看见有许多奇妙的技艺终归于失败,其所得者不过是看客们耸一耸肩膀或扬一扬眉毛而已,这是没有能够真正运用这个秘诀的缘故,而贝尔却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策略。许拜特的钢琴,就是帮助他完成妙计的惟一功臣:消除了他们不同的意见,使他们密切合作起来。

新颖的东西,必须要与我们的经验接近,才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注意,才能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因此,有才干的店员、报纸的编辑、成功的演说家,都是运用秘诀,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6.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

在说服中,如果只知道了对方的观点和态度,而对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弄不清拿不准,这就谈不上对症下药了。说服对方,就要知道对方的“心结”所在,“好刚用在刀刃”上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青年见同伴唉声叹气,说生活太空虚,活着没劲。他问:“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事情烦恼?”

“唉,你知道,我特别爱那个姑娘。我把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给她,可她居然拒绝了我的求爱。”

“拒绝了?咳!你别当真!更用不着为这个灰心丧气。有志者事竟成,你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嘛!要知道,女人对男人的求爱说‘不’,常常意味着‘是’。她不一定是真心拒绝你,你又何必当真?”

“可她并没有对我说‘不’呀,而是轻蔑地对我说‘呸!”

啊?!这下子,这位说理者傻眼了。他对对方失恋的原因没搞清楚,怎么可能说服对方呢?

前面讲过,口才需要敏锐的反馈意识,不仅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信息,而且要对对方做出某种反应的原因、含义有准确无误的判断。否则,双方就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有的放矢说话,这一点在说理中尤其重要。

关于对症下药,一名工厂的劳资干部深有体会。她介绍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有一次,一位由传达室被精简下车间的女职工闹情绪,说厂长有意整人,还要求厂长立即给她办病休手续,要吃劳保。厂长给她讲道理,她一句也听不进去。这天,她又来找厂长闹,我叫住了他:“大姐,咱姐妹不错,来,到我这儿坐坐,有几句贴心话我想和你唠唠。”这位女士一落座就如数家珍一般将她的“理”抖落一遍。反正一个意思,叫她下车间是厂长有意整她。等她说完了,我说:“大姐啊,你说厂长整你,我看可能是你多心了。厂长新来乍到,和咱无冤无仇,咋会整你呢?这次精简机关下去20多人,你们传达室也下去了3个人,不只你一个。我看厂长决不是和哪一个人过不去。要说呢,这些年你在传达室工作轻车熟路,乍一下车间劳动肯定比在传达室要累。可话说回来,累也不是光咱一个。就说新厂长吧,50多岁了,比你还大几岁,不也照样下车间去干活?他图的啥?再说,精简后,传达室过去5个人现在剩下两个人了,两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肯定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你说是不?咱下到车间后,干活虽然累点,可是多干多得,这不比在传达室里拿那几个死钱强吗?”

我边说边观察她的变化,看到她的脸色不那么阴沉了,犯了思忖,我又继续说道:“大姐啊,你一时生气,要吃劳保可是太不合算呀!你今年48岁,差两岁就该退休了。如果你现在吃劳保,那退休后的工资只能拿70%,你不就吃大亏了?你想想,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就差这么几天就熬不下来了?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看你不如把这个尾巴续好,给大家留个好念性儿,自己也不吃亏!大姐,你思谋思谋,我说得对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