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奇迹发生了。不久,这座城市公布了一项建设环城高速公路的规划,他的墓地恰恰处在环城路内侧,土地一夜之间价格倍增。他顿悟了,为什么不做房地产生意呢?于是他卖掉了这块墓地,投身做房地产生意。五年以后,他已经成为了全城最大的地产企业家。
常把壮志盈胸,莫道英雄天成,敢于小试锋芒,才有机遇可乘。古往今来,多少英豪逢时起,把握机会雄心逞。时代造就英雄,而英雄又开创了新的时代。
同样的动作、语言、事情,会使我们的头脑产生一种定式。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式,需要你发挥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灵魂。有了它,你才会变化自如。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说,做事时可以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生活中,有许多事,你强攻硬取往往会坏事;但如果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能收到非凡的成功。不凡的成果常常是你突发奇想时获得的。
讲变通,是说你不要死守老路,目的在于得到更高的效益、更好的结果。变通不是朝令夕改,不是故意寻求不同,它只是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总之,做人要善于因势利导,择势而为,这才是处世为人最佳的选择。
5。“一根筋”要不得
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在现实工作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
美国的知名政治家斯特拉曾说:“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们。”
有一种鱼叫马嘉鱼,长得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
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马嘉鱼“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竹帘缩得愈紧,马嘉鱼愈愤怒,它们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就会被牢牢卡死,最终被渔民所捕获。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事情时,不可总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或无法应对时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实只要灵活变通,脑子转快些,灵活点,别“一条路跑到天黑”,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决定游历各地,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阵豪雨,河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他们知道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着也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里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几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来了,可是我看你到现在还背着她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学习第一个和尚勇于做事的行为,而不要像第二个和尚,那么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
中国有句古话:“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
变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时候我们需要执著,但执著不是固执。做人不能太固执,要灵活变通。善于灵活变通者,将对手也能变为朋友,这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添了一条路。因此,要变通你的思路和你的态度,不要总是“一根筋”扯不断。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产生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一根筋”不但不利于合作,还影响工作效果。工作上的交往不同于个人选择挚友良朋,应该从工作的层面上考虑,尽量搞好彼此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比较宽泛和宽容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如果在与他人合作中,过分强调对方行为性格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会因为这些微小的隔阂而引起沟通上的障碍,产生好恶,从而影响合作。
现在的社会中,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与不好应付的人打交道。交际技巧上也相当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与这种类型的人往来时,心情都相当不轻松、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话,大家都想对他们避而远之。但是,既然无法避免,最好的方法便是正视并面对这件事,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才是。
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打开心胸、消除偏见以及找出对方的优点,再虚心跟他接触。这些方法,确实具有正面的意义。然而,在付诸行动时,这种不好应付的人经常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想要达成上述的建议并非易事。而且,一般人均很难轻易地从脑海中消除成见。因此,在处理这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必须先在想法上做巧妙的适当的转变。
做人要学会用“变”,要知“变通”之要领。当你遇到阻力而停滞不前,或因困难阻碍难行时,就要灵活变化一下方向,把阻力变成推你前进的动力。正所谓“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低头不是对人臣服,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是调整状态,相机而动。所以你一定要抛弃你的“一根筋”。
6。思路决定出路
做事的艺术,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都有另辟蹊径的能力,只不过由于我们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所以总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结果很难有什么突破,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只能碌碌无为的原因。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有一位犹太人希望锻炼一下自己的经营胆识,于是他这样做了:
他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在椅子上。
贷款部经理说:“请问,先生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他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此人的穿着:笔挺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漂亮的领带夹子。
这个犹太人说:“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