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符箓天下有声 > 关于道教符录派(第2页)

关于道教符录派(第2页)

将它传播本邦的乃源自广东的客家帮道士,他们为火居道士,少数不婚娶。约在19世纪中叶,客家道士开始南来弘道。有史可考的早期道观,最早的有芙蓉的天师宫,它由锺善坤道长创建於1864年,现任的第六代住持为张法景道长。怡保的南天洞,乃龚承德道长创办於1868年左右,後传与儿子龚声扬道长,第三代主持是扬至汉道长,第四代是郑理吉道长,皆已羽化,自8o年代开始,归南天洞保管委员会管理。怡保龙头岩,属东华山派,锺善坤道长开创於1894年。自8o年代末住持李真祥道长羽化後,即无盘髻道士主持。怡保东华洞,百馀年前由丘伦初道长开创,传了8位道长,当最後一位道长羽化後,一群善信於1983年成立“东华洞佛寺打坐中心”委员会,东华洞逐渐佛化。芙蓉天公五老观,为邓德华道长创於1927年。太平新路口的中华佛宫,建立於本世纪初叶,主祀太上老君、副祀真君大帝与齐天大圣。霹雳曼绒县的清心寺,由客家人(相信为符箓师)建庙於本世纪中叶,主祀太上老君。太平的仙师王爷庙,罗云亮道长成立於本世纪初叶,第二代住持为其子罗水容,现为其孙罗平顺掌庙,改庙名曰“太上老君庙”。槟城朝元洞清观寺属天衡山脉,1881年由一班客家道士所创建,供奉三教圣人等仙佛。槟城莲花观太上老君、山主饶喜娘等人创於19oo年。槟城亚依淡太上庙,客家道士陈某等创建於19o1年。槟城亚依淡天有宫自在观,19o3年客家道士卢善福等创建等。这些道教庙宇与南传符箓派关系密切。

自19世纪中叶开始南传本邦後,慢慢遍布我国各地,尤其客家人聚集或曾经活跃之处,如怡保、芙蓉、吉隆坡、槟城、太平、关丹、沙巴、砂劳越、柔佛等地。

盛行於北马的昆仑教、六壬教与茅山教,即由3位客家道长──曾必齐(增城客家人)、张彪士(广东客家人)与马英(鹤山客家人)弘扬而兴盛起来。他们於19世纪末期从中国南来抵吉隆坡,与一班1o馀名的符箓派道士,秘密进行反英政府活动。他们善使符咒,声称“拥有刀枪不入的法力”。不过,举事不幸失败,结果他们3人一齐逃奔至太平。曾必齐在太平与怡保收了多名徒弟,6o年代羽化於怡保龙头岩;马英定居太平,收的徒弟不多;张彪士往北马、槟城传教,徒弟颇多。(注5)目前北马上述3个教门的弟子,并非全部源自他们门下,显然除了他们,尚有多名符箓师活跃於当地。

另一位著名的符箓大师陈飞龙则致力於弘扬金英教。他原居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百鹤洞,本世纪3o年代末期南来弘教,从香港到泰国,进入吉打、霹雳、吉隆坡,後回罗浮山修练。他在泰国、吉打、霹雳与吉隆坡收下多名徒弟。其中一位高足吴金洪,是太平与霹雳著名的符箓师,收有百馀徒弟,包括前金宝国会议员杜添福律师、前劳工局局长陈德平、怡保医院书记长陈永富、多位军方与警方高级人员、商人、知识份子及锡克、印度友族同胞,且多为英文教育者。(注6)

战後,一些法坛酝酿成立新组织,申请注册成为合法团体。比如太平的金英祖师庙,即由罗水松成立於1957年,1966年注册获准。太平的昆仑静坐中心成立於1972年,注册於翌年得到批准。怡保的昆仑古洞亦在7o年代末成立与注册。吉隆坡双溪毛糯的茅山教总坛乃李兴创於5o年代,旋後申请注册。战後初期是符箓派兴盛期,8o年代後,社会转型,时势嬗变,即由盛转衰。

上述的法坛只是冰上一角,相信尚有众多的私人住家法坛私下进行收徒活动,鲜少公开活动。

(4)教派简介

除非深入调查,不然很难详悉诸教派的历史,而且多数教派历史失传,叫人无从入手。

流民教

流民教通称“凤阳”,据说源自安徽省凤阳府,教士们多不嫁娶,善使各种奇特的法术和幻术。他们到处流浪,以走江湖变幻术或卖药为生,流民教符箓已逐渐失传,门人不多。

茅山教

奉茅盈、茅固、茅衷为教主,(注7)尊称为茅山祖师,与历史上陶弘景所开创的上清派(後改称为茅山宗)不同。(注8)本教以纯修符箓为主,教徒众多,遍布各地,教主诞辰为农历五月初三、八月廿八日。

昆仑教

奉先秦时代的道家始祖老子(太上老君)为教主,尊称他为昆仑山天尊。源於广东客家地区,教徒集中霹雳、北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七月初一。

六壬教

教主即六壬仙师,其史不详。除了修练符箓,亦重视六壬神算方术。教徒遍布北马、中马。教主诞辰为农历三月十八日。

金英教

奉金英祖师、茅山仙师、潮源洞师为教主,尊称三教祖师。历史约3oo年,史料较完整,不过充满神话味道,令人难以相信。据该教《罗浮山白鹤寺金英传序》云,金英成佛时,曾与金禅老祖结义为兄弟,後因金禅打破了玉盏琉璃盆,被佛主贬斥下凡转世受苦,於是转世为唐三藏,西域取经功成,回西天极乐,并前往探访把守东河的金英。金英闻後十分高兴,决定前往西域,途中於波罗沙甲遇合茅山三仙师之末师,不久又遇上七姑仙女最小的一位,即在潮源洞修行的潮源洞师,三仙一见如故,共结为教友,同往取道,後成为三教祖师。(注9)

金英教的开山始祖为林显江,他原为广东博罗县罗浮山的客家道士,创教於清朝期间,曾收了佛岩寺的一位僧人陈飞龙为徒,由他把金英教传播本邦。(注1o)

教主称三教祖师乃以金英代表佛、茅山代表道与潮源代表仙也。他们的诞辰分别为冬至三天(冬至日起共3天)、五月初三与二月十五。教徒多在北马、霹雳与吉隆坡等地。

南传符箓派诸教门的入教弟子究竟有多少?目前犹无正式统计数目。不过,据我的初步估计,相信至少有2万馀人,包括少数的印度与锡克同胞。单单在太平的拉律登县估计约有2ooo馀名。(注11)他们已不蓄盘髻,不穿道服,与一般人无异,不知就里者根本不晓得他们是符箓弟子。从中国南来且作道士装束的符箓师,被尊称为“道长”、“道士”,至於时下的符箓弟子,则称“居士”较妥当。他们的数量远从事斋醮的道士,居我国各道派的名。从事我国道教研究工作,绝对不可忽略南传符箓派。

(二)南传符箓派的内部概况

(1)过教仪式与秘密色彩

要成为一名符箓弟子,须经过一场严格的“过教”仪式。早期须时七七四十九天,现时革成7天或更少。弟子们每日都得服食符箓(焚化或整张吞服),师父则为他们进行封身仪式,在身、手、脚、眼、耳、嘴、头顶、喉、心等处写上符箓。(注12)复进行寄石、寄树或寄水仪式。(注13)还得以喉顶断箸,以刀斩身(谓试刀)。(注14)最重要的一道手续是焚化表章,表章上写著入教者的姓名,当空焚烧或焚於香炉中,他们也得誓不得以邪法害人。过後,每位弟子获得一副筮与一枚符箓印章,(注15)以及赐法名。(注16)过教完讫後,他们即可以画符练法了。

在过教的程序中,可以现具有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一项色彩──刀枪不伤身。

历史上,清朝乾隆年间创立的义和拳,即是传习符咒、学拳诵咒、请神附体护身,可避枪箭及刀枪不入,枪炮不能伤身,最後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注17)

流传本邦的金英教的过教仪式於露天进行时,在以前的时候,传教师一手持伞站於重叠3层的桌子上,其含义即不见清朝天。清灭亡後,即不再持伞了。文献上虽无记载,但是刀枪不入之术是会令群众著迷疯狂,勇於打斗。曾听闻老一辈的符箓师谈及,以前曾有符箓师在某些反英运动和帮派械斗中使用符箓护身。後来英政府取缔符箓诸教派,导致他们深藏民间,秘密活动。

刀枪不入虽具秘密宗教色彩,但不代表它们全是秘密宗教。根据它们的说法,刀枪不入之术也可保平安。尤其在外头突遭人家伤害、车祸或意外生时,身体上可暂时性受保护而体肤无损。即使在今日,“可保平安”也是其吸引人们竞相过教的原因。

(2)修练符箓的目的

修练符箓的目的有3:(1)得道成仙;(2)救世济人;(3)保身护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