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耒未曾想到,邢地竟有如此的虎狼之词,心中更是不禁感叹,昔日那如虎狼般的邢国,如今怎变成了这般模样?怎会走到这般田地?哎!
曲终之后,又是阵阵“破敌!”之声传入耳中。
如今木耒也想明白了,为何不让那一万名辅兵、杂兵参与出征仪式。这近万精锐中半数以上是识字的,而那一万多杂兵、辅兵又哪里懂得这些诗歌?
这不到一万的精兵才是对抗狄兵的真正主力,并且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早已深植于他们的骨髓。
随后邢君并下令开拔,而后大军便缓缓前行,前方有上百辆戎车开道,接着是邢君的座驾,再往后依次是戎车、步甲、弓卒,最后仍有戎车断后。
这浩浩荡荡的队伍,足有五六里长,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木耒满心渴望他们能够大胜归来。
他太期望打这场大胜仗了,他是真心希望邢国,能平安度过此次大劫。
……
按照作战计划,大军行进到距邢都约五十里之处便扎营,然后静候敌兵。五十里地约合两日行程,大军在此驻扎约两天后,就能等来狄兵。
果不其然,在大军在此地驻扎了2天后,军斥候便送来了狄兵将至的消息。
趁着狄兵刚到,立足未稳之时便发令攻击,这种事情在当时是做不出来。
虽然木耒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邢君建言:对戎狄无须客气,只要是能取胜就行,无须讲是什么君子礼仪。
什么先下手时为强、夜袭、半路袭扰、火攻、打完就跑这些招儿随便用,但是邢君不以为然,当时所有的人的观念都是两军大决战。
其实不只是邢君和邢国的卿大夫,就连长狄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有在他们处于劣势时他们才那样干。
这次两军还是早早的就谈妥,约了一块地方进行大决战。
大决战就粗略的讲一下吧。
两军对垒,战车在前。邢国在战车数量上略占优势,即便如此,司马临崎还是采纳了木耒的一个小建议。
他将多出的200架戎车布置在大军两侧,准备伺机攻击狄兵两翼,或许能让狄兵方阵大乱。
在阵中前方的战车后面,是整齐列阵的甲兵。甲兵手持盾牌和两丈多长的长矛、戈等列阵,在长矛阵周围夹杂着弓卒。
按照临崎他们的作战方案,在战车相互冲撞之后,狄兵的战车必然会朝着己方方阵冲来,他们决定先彻底解决狄兵的战车,然后再全力攻击步卒方阵。
在戎车互相冲撞之后,邢国的戎车迅速掉头,从后面攻击狄兵战车。与此同时,前方的甲兵则正面迎击狄兵的冲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只是个粗略的战术规划,具体要视情况而定。两侧那200辆戎车是增援己方战车,还是直接冲击对方两翼方阵,得看实际战况。
一声令下,邢国的战车仿若离弦之箭,疾驰而出,而狄兵的战车早已咆哮着,朝邢国战车猛冲过来。
让冲撞地点距离己方方阵近些是既定方案,所以邢军的战车比狄兵的战车起步较晚。
上千辆戎车齐声咆哮,车轮飞速旋转,大地仿佛都跟着颤抖起来。待到两车轰然相撞,马匹长嘶,木屑四处飞溅,金属撞击声更是尖锐刺耳至极。
战车上的士卒们被震得气血翻涌,有的甚至就被甩出几丈远。即便如此,但凡能从地上爬起来的,依旧怒吼着挥舞长戟,向狄兵的战车展开反击。
冲撞过后,双方的战车大概只有半数还能继续前进。就如同预先规划的那般,邢国的战车开始减速掉头,打算回头攻击狄兵戎车尾部。
而此时,狄兵的战车,距离邢军的甲兵方阵已不足百步。列阵的甲士们此刻同样也是气血翻涌,紧张地等待着马车与长枪的撞击。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捏了一把汗,毕竟一旦被击中,十有八九不是身亡就是残疾。
在狄兵戎车距甲士方阵不足30步的地方,弓卒赶忙射出了一批箭。再射出第两轮箭的时候,有的戎车已经和战阵相撞了。
随后弓卒们便立刻后退,将阵地交给了那些手持长枪、长戈的甲士们。
喜欢春秋发明家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春秋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