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玉米的亩产不高,良田中的水稻收成有两石,玉米仅有一石半。中田里一石出头,瘠田里一石左右。但是。山田和沙地里,玉米也能有近一石的产量。耐寒耐旱耐瘠,它比麦、稻强在生存能力上。
良田中的红薯,产量高达七石!难以置信,全场一片震动!中田五石、瘠田四石半,山田、沙地里也有四石。这玩意儿太高产了,还不挑土地。连耕种的庄农,都有点瞠目结舌。这是徐光启至为推崇的作物,认为是救荒救急的良药。可惜,红薯吃多了会肠胃不适,注定了只能当辅食。
皇帝最期待的是土豆,那可是后世的新主粮啊!统计数据是良田四石、中田三石,瘠田两石半,山田、沙地里也有接近两石。对,就算在最差的土地上,也能种出稻麦的良田亩产。
人群就像过节一样,每报出一个数据,全场传来一片欢呼,唯有校哥儿纹丝不动。后世的土豆、红薯,动不动就亩产几千斤呢。看来,摸索的路途,还很遥远,至少现在开了个头。至于向日葵、花生、烟草、辣椒、西红柿这些辅助物种,产量并不惊人,但它们将另有钱途。
曹化淳满面春风,他又立功了。功劳簿里,还有提供种子的徐尚书,指导技术的徐家公子徐骥、徐家外甥陈于阶。皇帝龙颜大悦,和魏朝咬了咬耳朵,然后魏朝就带人直扑厨房去了。很快,袅袅炊烟升起。
正常情况,大臣们是不好与皇帝家眷吃饭的。不过,今日皇帝竟特意赐菜给了徐光启一干人,这些菜,竟是徐光启都没听说过的泰西佳肴:酸辣土豆丝、盐焗小土豆、土豆烧羊肉、烤红薯、拔丝红薯、玉米排骨汤、烤玉米棒子、西红柿炒蛋、盐水花生、五香葵花子……,御厨房,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另一边,皇帝的大小老婆们,对着一桌新奇的美食佳肴,也很诧异。徐尚书学富五车还会烹饪?真是个神奇的人!
唯有李永贞吃得很有压力,下一期《大明时报》的大半篇幅,就是泰西新粮了,要图文并茂、数据翔实,尤其是栽种全程的各种技术介绍。他已派人在此蹲点很久了,没想到临时还加了任务,要介绍如何烹饪。
类似的秋收盛景,几天前,西南刚刚上演,数日后,辽东还将重映。由南向北,秋收越来越晚,这是由春耕的早晚而决定的,各种庄稼的成长周期,都是一百到一百五十天左右。
-----------------
秦良玉和孙传庭确实都在忙着秋收,这几日,军队也放假回家了,全民忙着收成和清点,尤其是遵义府,毕竟是孙传庭打土豪、释农奴后的第一次秋收啊。
只有忙碌的商队,还在西南奔走,收获之后,仓满粮足,意味着商业的交易就多了。
这是金沙江的一个支流,河畔挤满了围观的人,这一日,上游突然飘来了几具尸体,就在这河弯处给水草挂住了。尸体有男与女,有老有少,看起来像是一家子,非常的可怜。
“汉人的那些贪官,又在欺负人了”
“以前也没这么乱杀人啊!太狠了,连小孩儿都不放过”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不就是汉人自己说的”
“嘘!”
“诸位客官都在看什么啊”
一个汉人伙计儿,很快就从后面挤到了人群的前排,旁边的人看到他怪异的长相,都会下意识的往旁边让一让。
他长着奇怪的白发白眉,偏偏人却是个十来岁的少年,脸色又白又细,像个女人,说话的嗓门,也有点像。
“哎呦~”
这小伙计拿根长长的棍子,挑开了一具尸体的手,看了看,发出了惊叹。
他匆匆退出了人群,来到身后的一个商队
“师父,有点不对,有具汉人男子的尸体,看起来像是个练家子”
“哪一种练家子”
那师父,长着一张毫无特点的脸庞
“手上的茧子来看,应是公门的”
“不是我东厂,就只能是。。。。。。锦衣卫了”
“近日各处都有汉人与土人们的械斗,看似有人暗中点火”
“不是奢崇明?”
“不是,他忙着联络各方,应该没这个空闲”
“如果还有人在搞事,而且连锦衣卫都杀,那就是说!”
那张脸很快变了颜色!
“飞鸽传书,提醒锦衣卫与各州府,变故或许就在近日”
他深深叹了气,抬头望天
乌云密布,空气腥湿,看来这西南,很快就要变天了。
喜欢明天再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明天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