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共113章 > 10 皇太极 被严重低估的领导者(第1页)

10 皇太极 被严重低估的领导者(第1页)

皇太极,全名“爱新觉罗·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称汗之后,皇太极被封为“和硕贝勒”,努尔哈赤病逝后,继任第二任“大汗”,之后建国“大清”,是为“清太祖”。

在女真族早期几个核心人物中,皇太极无疑是被严重低估的领导者,由于一些通俗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很多“小说、影视史料爱好者”都肤浅的认为,皇太极的能力并不突出,只是深谙权谋之道,靠着年长多尔衮几岁,才有幸继承了努尔哈赤衣钵,如果要是多尔衮听到后世人如此评价,他和皇太极之间的能力差距,估计多尔衮也会吓得缩一下脖子,连连摆手,道一声不敢当。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他从小即习文又习武,文武双全,十几岁开始就跟随在他父亲努尔哈赤左右征战四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时,皇太极年仅二十四岁,但却被委以重任,不但掌管着正白旗,还是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之一,由此可见皇太极多受努尔哈赤器重。

在努尔哈赤册封的“四大贝勒”中,其他三个人谁也不服谁,彼此间多有矛盾。别看皇太极在四个人里年纪最小,但却没人敢对他表示不服气,因为人家皇太极是真有能力呀。后金建立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村战”不值一提,就不拿出来举例了,就拿和明军作战的例子来说皇太极能力有多强。在萨尔浒战役之前,后金第一次主动攻打大明城池的那场“抚顺之战”既是皇太极的计策,也是他亲自率军打的。在萨尔浒战役中,后金原本计划兵分两路跟明军作战,一路由代善率领正黄、正红、正蓝、镶蓝四旗,一路由皇太极率领正白、镶黄、镶白、镶红四旗。可是在大战开打之前,努尔哈赤不放心,亲临前线换下了代善由他亲自率领一路兵马跟明军作战,而另一路兵马则仍旧放心交给皇太极率领。而后金政权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获全胜也足以说明,皇太极无愧于努尔哈赤对他的无限信任。努尔哈赤病重期间,尽管他的那些儿子们也产生过争权风波,但结局基本没啥大悬念,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代善等人的拥护下如愿坐上了“大汗”之位。

皇太极当上大汗后的前几年,放缓了武力对外扩张的步伐,开始着重改善内政。他提出了“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统治理念,效仿汉人施行科举制,并且不限民族,有才者皆得任用。皇太极还下令要求所有大臣们的孩子只要年满八岁必须读书。皇太极不但十分推崇汉文化,还大力推行汉人王朝的优秀制度,倡导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在皇太极的用心治理下,后金政权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皇太极十分善于权谋之道,他经过对八旗的数次调整,兵不血刃的削弱了其他三名贝勒的兵权,将所有大权都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而要说起皇太极做的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则要数他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这件事了。大家可能要疑惑了,无论是女真族还是满洲族,不就是一个民族称呼吗,改一下有啥实际意义吗?还真有实际意义,而且这个意义还不小。

明朝在辽东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不公平的民族政策所导致的,明朝辽东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宋朝,以及宋朝以后辽人、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长期杂居融合的后代。尽管在明朝时期,虽然辽东百姓已经十有七八都是汉人,汉化程度已经十分高了,但是明朝的皇帝、士大夫以及中原百姓们,却并不认可辽东百姓的汉人身份,对他们带有一定偏见,称呼他们为“辽人”、“东人”。在统治上,整个明朝时期都对辽东地区,施行以军事管制为主的严苛管理,这就导致辽东百姓对大明的归属感并没有那么强烈。

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其实就是在有意的淡化辽东地区各族百姓之间的民族对立,将自己的统治地盘改称满洲,治下百姓皆是满洲族人,皇太极此举,不但将原本人数较少的狭义女真人一下子扩充了至少十倍,更有效的缓解了治下的民族矛盾,加强了治下百姓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增强了凝聚力,跟大明统治者在辽东地区所施行的狭隘统治政策,高下立判、一针见血。还有一种说法,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就是淡化汉人对他们女真人的民族仇恨,为将来入侵中原做准备。

如果皇太极能多活两三年,亲眼看到满清夺取天下,那么他的威名肯定不会如现在这般容易被人轻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皇太极只活了五十一岁就因病猝死,在他死后第二年,清军就入关打下了北京城,夺取了中原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