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与悲伤中,仿佛还潜藏着某种愤怒的力量。
宛如明亮岑寂的夜晚中,湖面上流动着的月光。
而后,林夕开始弹第二乐章。
叶心冉侧耳倾听:小快板。
仿佛轻快而愉悦地,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
李斯特评价第二乐章:
【宛如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小花】。
再然后,就是狂风暴雨般的,急板的第三乐章。
不可遏制的热情的沸腾与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像是连连的跳脚声;斩钉截铁般的节奏,像是从心底发出的申诉。
第三乐章,也是那个前世最为大众熟知的,那个月光奏鸣曲的乐章。
也是最突出整首曲子的戏剧性的部分。
叶心冉沉默地听完了完整的曲子。
确实是古典钢琴曲,只是不是通常的“快板—慢板—快板”形式。
而是“柔板—小快板—急板”的形式。
然而,它是古典乐,确凿无疑!
而且是,几乎能够登临世间钢琴曲顶峰的,古典钢琴乐!
尽管林夕弹得不是很好,可是他终究也是一个音也没弹错。
这已经足以能让她领略到,这部钢琴史上的划时代杰作的力量了。
惊喜?
不。
应该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叶心冉压抑住心中的激动,问道:
“这是谁的作品?”
“贝多芬的。”
“他是谁?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还有更详细的关于他信息吗?”
“他全名叫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人。。。。。。”
“。。。。。。他还活着吗?”
林夕摇头。
“那,他是否还有其他作品?”
“钢琴独奏曲的话,还有《悲怆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致爱丽丝》等等。”
“你都给我弹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