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还将我叫到她屋里。把箱子开了,让我看。压箱底的一匣子首饰,让我挑。我说身边有的,尽够戴的了。就让婆婆把那些都留给家玉。婆婆说。那一匣子,到时候分成三份,给我两份,给家玉一份,还说先由着我挑。”连枝儿一脸喜色地道,“就是那个时候,婆婆挑了这挂珠子出来,说是让我回门的时候给蔓儿。”
吴王氏如此待连枝儿,张氏和连蔓儿听了都为连枝儿高兴。
“枝儿命好。遇到了好人家。也不亏我烧香拜佛的了。”张氏眼圈微红地说道。因为自己受了婆婆半辈子的气,还差点连命也没了,张氏对于闺女跟婆婆的关系就特别的关注。而吴王氏能够这样对连枝儿,也就让她松了一口气之外,格外的高兴。
甚至,似乎有种只要闺女过的好,她以前受的那些苦。就都值了的感觉。
连枝儿对着张氏和连蔓儿只说吴王氏对她如何如何好,但是她自己做了什么,却只是略略地带过。连蔓儿细问了才知道,原来连枝儿在第二天给吴玉贵和吴王氏敬茶,并开箱拿出孝敬的鞋子之后,还将陪嫁田地的地契、磨坊的契书以及张氏给压箱底的陪嫁银子都拿了出来。
连枝儿认为,吴家为了能够衬得上连家给陪送的嫁妆,以及连家如今的身份。不仅彩礼方面给的十分丰厚,这操办酒席也花了大把的银子。连枝儿怕家里的用度不够,就将这些东西都拿了出来,交给吴王氏,让她做主安排。
连枝儿还很贴心地说,是她年轻。怕经管不来这些东西,所以交给吴王氏,让公公婆婆给经管着。她嫁入吴家,就是吴家的人,那么她的财产,也是吴家财产的一部分。
连枝儿有一点很像张氏,就是对银钱并不看重。而且她又是真的认为吴王氏比她精明能干,管家的权力、财产的权力都交给吴王氏,她心甘情愿。
结果,吴玉贵和吴王氏当然没有收连枝儿送过去的东西。不过,这两口子被感动的够呛,接下来,就有了吴王氏跟连枝儿交代家底的事。
“你婆婆真是过日子的人。”张氏又说了一句,“看她和家玉两个,平常也就戴两件金银的首饰,这些东西,从来就没戴出来过。”
连蔓儿心中一动,张氏说的还真不错。这样稀罕的东西,是从没见吴王氏和吴家玉戴过。而连枝儿过门了,吴王氏却一并都拿了出来,还让连枝儿戴了出来。
吴家应该不只是会过日子那么简单。连蔓儿心里想。以吴家的身份,金银的东西戴几件在身上并不打眼,但这样的珊瑚珠子就不一样了。
吴家其实做人很谨慎,也很有成算。如果不是连家有了如今的声势和身份,怕吴家那些东西还是会继续留在箱子底吧。
连枝儿能嫁进这样的人家,确实让人安心。
“姐,”连蔓儿收回思绪,笑着道,“我猜啊,原本吴家婶子那匣子首饰,应该是你一半,家玉姐一半的。结果,你这么贴心,吴家婶子一高兴,就恨不得把东西都给你。”
这才真的是以心换心,两好并一好。
想到这,连蔓儿又忍不住看了张氏一眼。张氏当初刚嫁进连家的时候,未必就没有连枝儿这样的心思。可惜,张氏遇到的是周氏不是吴王氏。
要说会做人,会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多少个周氏也比不上人家一个吴王氏。吴王氏精明能干,做人却很有分寸,虽只有一个儿子,却不会以拿捏儿媳妇为要。
“金银珠宝,这些都是身外物。日子过的和和美美,那就行了。啥首饰不首饰的,到时候,你多让着你小姑一些。”张氏就道。
“嗯。”连枝儿点头,她也是这么打算的。
“姐,这才几天啊,你咋一嫁人,就变得这么聪明能干了?”连蔓儿故意打量着连枝儿,说道,“姐,是不是我姐夫帮你出主意了?”
“就知道瞒不过你。”连枝儿噗嗤一声笑了,抓着连蔓儿的衣袖摇了摇。“是我有这些个打算,我就跟他商量,他帮我出主意,教我该咋说话。”
似乎比起自家闺女聪明能干,能够哄好婆婆,姑爷机灵贴心能够帮着媳妇处理好婆媳关系更让做丈母娘的张氏开心。
“家兴是个好孩子,他那机灵劲,没啥人能比得上。”这么说着,其实让张氏更高兴的是吴家兴能够如此体贴连枝儿,小两口有商有量,亲密无间。
“我家枝儿也是好孩子,就是这机灵劲可比家兴差远了。家兴机灵、老成,经过的事也多,人品信得过。枝儿啊,娘跟你说,以后有啥事,你就多听听家兴说啥。你们俩多商量。……我这可算放心了。”张氏笑道。
连蔓儿在旁边也跟着笑,自打吴家兴和连枝儿进门,张氏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蔓儿,这珠子,你就收着吧,是我们的一片心意。”连枝儿又将那挂珊瑚珠子塞进连蔓儿的手里。
连蔓儿也没再推辞,笑呵呵地将珊瑚珠子收了。吴家会做人,她和五郎、小七三个,她虽是女孩子,在这个年代一般人的眼睛里,她的分量就比五郎和小七两个轻。
可吴家却送了她与五郎、小七一模一样的湖笔、砚台、徽墨等,这是因为知道并且也认可她在家中的地位与五郎和小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