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在荆州各地流传,城中百姓议论纷纷,皆为惶恐。”
刘表接过檄文,目光扫过,只见文中历数刘备悖逆朝廷之罪。
并劝自己归降,顿时心神震颤,双手微微发抖。
蔡瑁见状,趁机指责道:
“主公,皆因刘备屯兵边境,招惹是非,才为荆州引来如此灾祸。”
“如今司空杨业大军压境,其势汹汹,我荆州恐难与之抗衡。”
“依末将之见,不如趁此机会除掉刘备,与司空杨业议和,或可保荆州安宁。”
刘琦在一旁听闻,赶忙上前劝阻:
“父亲,万万不可。刘备叔父乃是仁义之人,虽屯兵边境,亦是为我荆州之安危着想。”
“如今若因一篇檄文便将其杀害,此乃不仁不义之举,必失天下人之心,于道义有亏啊。”
刘表面露难色,内心陷入挣扎。
韩嵩进谏道:
“主公,杨公贤明,其文治武功皆非凡俗。观当今天下大势,杨公极有可能实现统一天下之宏愿。”
“将军若能上顺天子之意,下归杨公之威,非但自身可享受百世之利,荆楚之地亦能得保太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此乃明智之举。”
刘表闻听此言,顿时大怒,拍案而起:
“韩嵩,你好大的胆子!莫不是你已暗中投降了杨业,才在此为他说项?”
韩嵩面不改色,坦然辩论道:
“主公误会了,我韩嵩乃守节之人,自幼受忠义之教。”
“事君则为君,君臣名分既定,我自当以死守之,岂会轻易背叛主公?”
“我所言者,不过是为荆州长远计,为主公家族计,望主公明察。”
刘先亦上前一步,附和道:
“主公,如今局势已然明朗。对将军而言,最佳之策莫过于举整个荆州归顺杨公。”
“杨公心怀天下,若将军能顺应大势,杨公必定会重重感激将军之功。”
“将军可长久地享受福分,并将之传给子孙后代,此乃万全之策,还请主公三思。”
刘表沉默不语,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蒯越见此情形,不禁感慨道:
“主公,逆顺自有大体,强弱亦有定势。”
“如今杨业以朝廷之名兴兵,我们若以臣下之身抵抗朝廷,此乃叛逆之道,必为天下人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