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太后便在云公公和顺仪长公主的搀扶下往外走,皇后紧随其后,接着是苏贵妃与其他后妃。
待后妃们鱼贯而出之后,殿内的其他宗室和夫人们才按着身份高低按次序整齐地跟了上去。
没过过久,众女眷就到了仁乐殿。
永历帝携着诸位皇子和此时在京都的亲王、郡王以及宗室世子和百官们早已坐定。
当殿门口的太监大声唱礼道:“太后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时,永历帝离席站了起来,其余人纷纷离席行跪拜大礼。
整齐划一道:“微臣(儿臣、孙儿)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微臣(臣弟、儿臣)叩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后面色庄严,在云公公的搀扶下傲然走到上首坐定。
而后她广袖一挥道:“诸卿平身!”
众人依言起身,与此同时,皇后同其他女眷纷纷跪下行礼:“臣妾(臣妇、臣妹、儿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永历帝威严地抬了抬右手道。
众女眷齐齐谢恩,而后皇后率先走到永历帝身旁坐下,其余后妃才依次入座,再接着才是苏锦璃等人入座。
等所有人都坐下之后,永历帝才举起酒樽说了一大堆天佑大燕之类的吉祥话,众人附和,接着才正式开宴。
今日之宴,意在大宴百官,自是丰厚异常,然而众人的心思却压根不在满座的美酒珍馐上,也无心欣赏大殿中央轻舞飞扬的绝世舞姬,皆时刻注意着永历帝的神色和言语。
毕竟,临近新年的几个月里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整个朝野都有些动荡,大臣们人人自危。
便是位高权重的宁、安两国公和一众亲王们的神色都不甚轻松。
太后对于此番景象甚是忧心,只得想方设法来活跃气氛,然而无论她老人家如何努力,众人的心思依旧沉重,大殿里的氛围煞是压抑。
这大概是永历帝继位以来最为冷清肃穆的一个百官宴了,这场中诡异的气氛令好动的百里诗菡都不太敢同旁人聊天,一直提心吊胆地等着大燕结束。
终于,时长为一个半时辰的大宴在永历帝沉得能滴出水的面色下正是告终了,随着上首几位主子的离去,众人只觉得盘桓在心头的大石头落地了。
“国公爷,这陛下将几位亲王或是世子留在京都是个什么意思?”一位出自苏家军的将军疑惑道。
他是个直爽的武将,对这朝堂之上的曲曲弯弯很是不了解。
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奇怪。
这大燕建国之后,太祖怕诸王为祸,严格规定了诸王须留守封地,无召不得入京,且要将世子留在京中给皇子做伴读。
而要是某个王在朝中任职,那便要让世子留守封地。
永历帝登基之后可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来管辖诸位亲王郡王的!
如今,他却突然将几位留守封地多年的王爷给召了回来,该说要让这些王爷们在京都游玩几月。
这……着实很难不惹人深思啊!
便是他这般对政治不敏感的武夫都察觉到了丝丝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