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不,起码价值一千万以上的豪车,全地形的重型装甲suv,别说是开了,之前听都没听过!
什么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全是渣渣,路上的这些车有一辆算一辆都得跪下叫爸爸!
目送王勃开着自己那辆破车离开后,吴明哆嗦着手上了凯佰赫战盾,发动车的时候脑门上已经是一层细汗。
草,爽起!
一踩油门,跃了出去,这种爽感,绝对是不可言传也不能意会,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
一个半小时后,王勃到达了他此次外出的第一站,海州市,位于云江市北边,自古以“海上名山”而著称。
一路走的自然是高速,而按照相关规定,像王勃这样考取驾照不满十二个月的人是不可以单独上高速的,但有战略顾问证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进入市区后,王勃按照电子地图导航直接到了海州的古玩一条街。海州古玩街规模要比云江的小了不少,相对来说,好东西自然也少了很多。不过,因为这里还没有被王勃扫荡过,由此,一些能够有用的古玉还是有的,前后买到了70多块。至于价格,王勃有了前段时间的经验,该压价的时候也绝不含糊,倒是比之前买的也便宜了不少,70块玉加起来只花了三百多万。
另外,王勃也扫荡到了不少有用的其他有用的宝石,加起来价值差不多一百多万。至于灵性物质,则是一件没有。由此可见,这灵性物质也真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王勃之前算是机缘巧合,才在短时间内碰上那么多。
继续北上,第二站,甬城市。
甬城是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华夏国综合竞争力前十五的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江南省的经济中心,又是东亚文化之都,人文积淀深厚,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要强于云江市,号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而所谓“书藏”二字,最大的体现无疑就是华夏现存的最早私家藏、亚洲现有最古老的的图书馆、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
对于天一阁,王勃算是如雷贯耳,最早是通过一篇散文《风雨天一阁》知道,那时候,王勃对这片散文最大的记忆估计就是这天一阁名字的由来,取自《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之所以取这名字,无疑是与古时候藏最怕的火灾有关,以水制火。
而天一阁的建筑也都是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再加上各种驱虫、防蛀的措施,使得天一阁保存至今。
王勃到甬城的时候已经大晚上了,逛了一圈这里的古玩街,虽然大部分店面已经关门,但王勃还是买到了不少的玉石和其他材料,都比海州的还多。找了个宾馆住了一晚,次日王勃又重新扫荡了一遍,加上昨晚的,玉石总共买到了快200块,其余材料若干,至于灵性物质,则也是没有。
这200块玉石和若干材料,虽然价格比最早买的要便宜了不少,但还是花了王勃近千万,而身上剩下的钱则只有区区两百万不到。
找地方吃了午饭后,王勃便朝着天一阁而去,来到了甬城,不看一下天一阁,实在是说不过去。
买了门票进入天一阁,王勃很快被这里的格局给吸引住了。
建筑确确实实是按照天一地六的格局建造,而除此之外,王勃还发现这里居然有还在运行的阵法。
这阵法的范围更是大得出奇,以宝也就是天一阁藏为阵基,又以东明草堂、司马第、尊经阁、范氏故居为阵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阵法,天一生水阵!
王勃看了一遍,从景点介绍上来看,东明草堂、司马第、范氏故居都是在1980年左右重建过的!
也就是说,现在这个还在运转的天一生水阵是在1980年后重新布置过的。换而言之,这布阵之人,极有可能还活着。
天一生水阵虽然不算复杂,但这么大范围的,王勃可不相信以一般的江湖术士和懂点风水堪舆之人能成得了!
第116章 诡道一派
又绕宝也、、东明草堂、司马第、尊经阁、范氏故居五处地方走了一圈,探明详细,王勃倒还真对这布阵之人生出一丝的敬意,偌大一个天一生水阵,居然无一阵法消耗物,纯粹就是靠着地势使得阵法运转,虽称不上巧夺天工,却也着实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像王勃如今布阵,以及那大青山藏灵之地的阵法,无一不是以玉石镌刻灵纹为消耗物维持阵法运转,“能量”一旦消耗殆尽,阵法自然也就停止运转。
这倒不是说这个天一生水阵的布阵之人就比王勃和刘基高明,只能说是此人心思巧妙。若是真沉下心来,又有天一阁此处地势,王勃也是能够布出这样的阵法,甚至要更高一筹。至于刘基,王勃猜测比自己要再高数筹。
当然了,眼前这天一生水阵倒也不是真正能够依靠地势就可以无限运转下去的,并不像阵道九卷所提到“以天地为阵,天地在而阵不损”那么夸张。王勃推算了一下,眼前这个天一生水阵,最多能够如常运转十年,而十年后,必须要重新将阵法布置一遍。
真论起来,巧妙虽巧妙,却也麻烦了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天一生水阵在,天一阁发生火灾的概率等同于天降雷火。
兜来转去,王勃停在了范氏故居外面,走了进去,大门里面石屏两边的一对水缸吸引住了王勃的目光,倒不是这水缸是什么灵性物质,也不是水缸里的水有什么奇特之处,而是水缸之上的浮雕让王勃神色一怔。
阴阳鱼为笔画!
这让王勃第一时间想起了那双金山遗弃之地里面的那种神秘图案,同样也是以阴阳鱼为笔画。
不同的是双金山遗弃之地勾勒出来的图案似京剧脸谱,而这水缸之上勾勒出来的确是一滴水珠。
图案虽然不同,但王勃觉得这两者之间定然有关系!
加上这里又有布阵之人,怎么可能不让王勃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范氏故居里的游客不少,由此倒也是没有人觉得蹲在水缸前仔细观察的王勃有什么古怪之处,不过,却有一人走了进,也蹲在了王勃边上。
王勃虽然专注这水滴图案,却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身边蹲下来的人,若也是寻常游客倒也罢了,但此人乃是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下巴留着一撮胡须,最是让王勃神色一敛的是此人身上有气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