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甲骨、先秦大篆、秦小篆、汉隶、魏书、东晋行书、唐草,依旧是按照朝代排列的最具时代特色的字体。
不等霍采薇和李九针将这七个字认全,王勃已经在写第三列。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王勃这第三次和第四次提笔落笔,霍采薇和李九针同时发现这《洛神赋》中的名句竟似为此时王勃书法所写的一般无二,最为贴切不过!
这两列,“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王羲之)书、王羲之的“换鹅经”、柳体、欧体,赵体、瘦金体等十四种七种以大书法家而论的字体。
第五列以古代国名分,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
第六列是“仓颉造字”也就是从最原始图腾演化而来的文字,如火文、树文、凤书等。
更有蝌蚪文、星斗文、箭文、聚宝文……。
王勃足足在这张红底宣纸上写了15列,每以7字为一列,除去最中间大寿字占的地方且比划间遮住了5字外,小寿字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个。
一百个小寿字,无一重复,每一个字都让人叹为观止!
珠玑并列,异彩纷呈!
整整齐齐,端端正正!
让人心生震撼,敬意油然而生。
更有富丽堂皇、意蕴悠长的感觉。
而这在一百个字小寿字里,最让霍采薇与李九针久久无法回神的无疑就是最后那两列,至此王勃已然停笔了,但两人依旧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最后两列,王勃所写的是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瑶池宝意、四利佛书、西方梵书、飞章符、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蝶等十四种字体!
这十四种字体,本就具备神话传说、佛教色彩、道家气韵的字体,加之王勃书写之时或多或少加入了书写灵纹的一些手法,更赋予了它们一种的神秘气息。
百寿图的艺术价值自是不低,但相比起,人们更在意的还是它的寓意,这是人们对长寿理想的寄托,在古代更视作保护身家平安的宝物。
而王勃这副百寿图,在霍采薇的眼中艺术价值已经是不可想象了,她也见过不少百寿图甚至也有想过直接购买一张名作成品,但她所见过的所知道的,都无法与眼前这幅百寿图相比。
至于后者,更让霍采薇心惊!
仿佛,这这幅百寿图……观之可添寿!
霍采薇脑海里这个古怪的想法挥之不去,心想,这可能就是王勃这幅百寿图的魅力所在!
而有这个魅力,这幅百寿图当头礼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霍采薇更相信,在过段时间老爷子的寿宴上,这幅百寿图更能将其他人的礼物都比下去!
霍采薇现在很庆幸,庆幸自己昨天机缘巧合之下看到王勃的字,更庆幸自己没有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找上来!
而此时,王勃已经收了笔,拿过书案上的手巾擦了擦手。
霍采薇见此,赶紧说道:“小先生,还请您落款署个名,我家老爷子名为霍韬。”
王勃也没推辞,用小楷笔饮了墨,在底下写上了“敬献霍韬老先生福寿无双”等字样,最后署了自己的名,但写的不是王勃而是“王大”,又写下日期“乙未年庚辰月末”。
收笔后,王勃见霍采薇不解,便笑言道:“不敢题王子安名讳,怕辱没先贤,家中行一,托个大字。”
“小先生与王子安都是少年天才,王子安写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小先生写百寿图时未满十八,都不负王姓勃名。”
霍采薇笑着说了一句,不过也没有纠结那王大二字,只当是王勃雅号了。此幅百寿图,霍采薇相信日后定成经典极有可能百世流芳,王勃以后前途也绝不可限量,如若这幅百寿图还有王勃敬贤换字的故事,更不失为一件雅趣之事,对于百寿图更是好事。
只是,李九针看到王勃用“大”字代替了“勃”字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看了一眼一脸正色的王勃,暗想,这王兄弟应该不至于是那种恶趣味的人吧。
等墨干后,霍采薇亲自小心翼翼的将这幅百寿图收了起来,还需要再找个上好的书匠裱起来。
而此时,王勃则已经到了后院那边煎药去了。
一个多小时。
霍采薇在偏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让人去催王勃。
霍采薇倒是气定神闲,只是李九针有些如坐针毡。暗想,这云江市里能让霍家霍采薇这么等着的人,恐怕也就自己家这王兄弟了,如此一想,倒也与有荣焉。
只等到王勃煎好药回来,霍采薇才迎上去,笑道:“今日真是多谢小先生了,昨日我曾与小先生提过一句,愿以上好湖笔相赠,此行,我已带来,还请小先生能够笑纳。”
跟在霍采薇身后的那个女人立即将手中一个木盒子递了上来,这木盒子色调深沉,表面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材美工巧。王勃熟识《百草集》也认得此木,正是紫檀木,成材在三百年以上,制成也有些年头。王勃虽然不知道这木盒具体价值,但却也听说过一寸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