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傻子沉浮记 > 第十八章 红楼梦后四十回遗稿探究(第1页)

第十八章 红楼梦后四十回遗稿探究(第1页)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话也适用于个人的情况。比如情感喜好、饮食偏爱等等方面: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受到压制,那么一旦这种压力消除,其本性就必然释放甚至是以爆发的方式出现的。

从93年受张同学影响由文学转为研究股票开始,一直到96年10月刚好3年左右的时间里,阿彧就再未碰过《红楼梦》,也确实没时间。

96年国庆期间,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阿彧在经常闲逛的东门书店意外发现了一本精装版的《红楼梦》,简单翻看一了下,欣喜地发现前八十回居然是属于未带批语的“脂评本”,后四十回则是文笔尚可并且保留残存遗稿未作改动的程甲本。

(注:《红楼梦》前八十回有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和戚序本这四种抄本,封面均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得名,简称“脂评本”,其正文为优美简练的原作;与此对应,120回的有程甲本和程乙本,因为源自程伟元出资、高鹗修补后四十回故简称程高本,其对前八十回也有改动,尤其是程乙本,改动后的文笔语言反倒粗俗、远不及原著)

阿彧立即买下这本《红楼梦》。该书深红色硬纸板封面、字体较小但总共就一本,携带方便。随后那段时间股市正热衷炒作垃圾股,阿彧已经低价买入了深中浩,工作上也相对比较清闲、单机游戏暂时也玩得有点腻味(其实是有些累了,因为玩的时候比较亢奋所以总是长时间呆坐不动,一旦停下来就不免觉得眼酸腰痛脖子也别扭:总之浑身不得劲)。

于是阿彧抽空又重读了一遍《红楼梦》,尤其是后四十回,再一次深感文笔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情节也不连贯、前后矛盾。结合大二之前的业余拜读,阿彧得出个人的结论:后四十回多数回目和一部分遗稿已经存在于程甲本中了,高鹗只是依据原稿目录和残存的少量原作修补完善、截长移短终成定稿。因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惯例是先列出章节目录、大纲要点,随后根据自身经历等等再适时补充内容,就如同前八十回的完稿模式一样。

阿彧甚至为此专门在后四十回的书上以铅笔划出文笔极优美、与前八十回一致的段落并标识曹雪芹“遗稿”字样。

例如,第八十二回“潇湘惊梦”那几段“一时晚妆将卸,黛玉进了套间…当此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来…又想梦中光景,无依无靠…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那窗上的纸,隔着屉子,渐渐的透进清光来”。

又如第九十六回“颦儿迷性”那段描述“那黛玉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心中惊疑不定,只得赶过来轻轻地问道”,但之后与宝玉见面那段就是高鹗补上的,随后又是原稿:已经到了第九十七回“话说黛玉到潇湘馆门口,紫鹃说了一句话,更动了心…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据阿彧考证,原作应是宝玉充军、却遭谣传身死异乡;本来贾母严令要对黛玉隐匿此事,却不料被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嘴中套出,因此黛玉当时震撼的心情就是原搞;只是被高鹗移花接木成了黛玉听闻金玉姻缘而遭打击(原作似是黛玉听闻宝玉“身亡”的假消息后悲愤致死,之后才有金玉联姻的),所以编出来的故事:黛玉马上与宝玉当面对质,高鹗就不知道怎么圆谎了,于是宝黛相对仅仅说了一句话就轻轻带过。一如后四十回宝玉一开始就突然转性学起了道德文章并且黛玉也忽然一反常态转而劝宝玉“要取功名”;此后又在多数时候疯疯癫癫,起因竟然是丢了玉,其实是高鹗并非原作者,他实在编不出一个真实的宝玉也就是作者原形人物的所思所想,也就只好以装疯卖傻、沉默不语的方式糊弄过去了(不过甄宝玉却应该是曹公原作的人物)。

最符合原著文笔意境的是在第九十八回“绛珠归天、神瑛相思”宝玉听说黛玉身死那一段:“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来,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见案上红灯,窗前明月,依然锦绣丛中,繁华世界。定神一想,原来竟是一场大梦。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

此外,“黛玉焚稿”、“锦衣查抄”、“宝玉辞父”尤其是最后结尾“甄贾归结红楼梦”等等情节也都是曹雪芹原稿,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了。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涉及的争议实在太多,比如原作者,阿彧倾向于在曹雪芹之前还有一位文学巨匠冒辟疆执笔撰写了最初版的《石头记》;雪芹则在《石头记》的框架基础上根据自己跌宕起伏、天壤之别的人生经历又陆续不断补充完善;最后,由于《石头记》“后三十回遗失无考”(最可信的脂砚斋批语),最终在曹雪芹去世多年后才由程伟元出面、高鹗在部分原作残稿基础上移花接木、补缺遗漏完成120回的《红楼梦》。关于作者之争,留待以后再单独写。

现在总结一下《红楼梦》后四十回阿彧的个人判断:最初以描绘闺阁红粉为主的《石头记》原著80回左右,作者冒襄;曹雪芹在《石头记》基础上“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扩版成文字和情节更多的110回《红楼梦》;之后鉴于后几十回小说的结局部分极可能触及清朝忌讳,为了保护曹雪芹以及《红楼梦》不被清廷查封,在清朝官府已经“索书甚迫”(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批)的危机面前,时任的怡亲王弘晓果断出手,将后几十回借来一阅并且自此扣下,宣称“遗失”(脂砚斋批语“狱神庙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狱神庙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并且曹雪芹数次“索要未果”、自此泥牛入海直到雪芹因中年意外丧子而悲伤过度不幸离世(乾隆27年即1763年),怡亲王弘晓于乾隆43年(1778年)去世;最后,在怡亲王府授意下(应该是弘晓的遗愿)将残留的几十回遗稿交由当时的出版商程伟元并且必然也将需要改动的地方予以明示,程伟元随后联系了举人同时也是痴迷红学的高鹗整理修补了120回的“完整版”《红楼梦》并且顺利刊出、流传于世,时间是乾隆56年(1791年),那年乾隆帝已经年逾81岁了。

从当时的历史情况看,如果不做改动,《红楼梦》根本无法刊出甚至直接被禁。因此,程伟元和高鹗对于全版《红楼梦》的传播是有着巨大贡献的;当然最大的功劳当属幕后的那位怡亲王弘晓。曹家与怡亲王府渊源深厚,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被雍正帝查抄后一直受首任怡贤亲王胤祥的关照和护佑,而胤祥就是《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原型。此后二代怡亲王(世袭罔替)弘晓更是《红楼梦》的铁杆粉丝,曾组织王府亲随过录“已卯本”。从《红楼梦》中也能看得出,曹雪芹的宝玉(意指曹公原型)对于现任北静王的赞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并且真正是发自内心的。

阿彧有关《红楼梦》的个人分析就暂时先告一段落。待将来有更多空余时间之时,会再详加探索《红楼梦》作者群以及相关线索。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