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孟子精读 > 第6章 滕文公下(第2页)

第6章 滕文公下(第2页)

曰:“晋国亦仕任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⑤,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注解]

①周霄:魏国人,生平不详。②粢(zī)盛:祭祀时所用的谷物。黍稷为粢,在器皿中称盛。③夫人:诸侯的正妻。蚕缫(sāo):养蚕缫丝。④牺牲:古时祭祀所杀的牛羊等牲畜,又叫“牲杀”。⑤媒妁(shuò):媒人。

[译文]

周霄问:“古代的君子做官吗?”

孟子回答说。“做官。《传》上说:孔子要是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非常着急;离开一个国家,一定带着准备和别国君主初次相见的礼物。’公明仪也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没有得到君主的任用,就要去安慰他。’”

周霄就问:“三个月没有找到君主,就去安慰他,不也太着急了点儿吗?”

孟子说:“有知识有品行的士人失去职务就好比是诸侯国君主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一样。《礼》书上说:‘国君亲自参加劳动,是为了生产出用于祭祀用的粮食;夫人亲自养蚕缫丝,是为了织出用于祭祀时穿戴的礼服。要是祭祀用的牺牲不充足,粮食及器具不干净,礼服不合适,就不敢进行祭祀。士人失去了土地,也不敢进行祭祀。’士人没有了职务,那么供应祭祀的粮食、牲畜、器具、礼服等都难以准备充分,也就不能举行祭祀;不举行祭祀,就不能聚会、饮宴,一个士人到了这一地步还不该受到安慰吗?”

周霄又问:“离开国界一定带着见面的礼物,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道:“士人要做官,就跟农夫要种田一样,农夫难道会因为背井离乡而抛下他的农具不要吗?”

周霄又说:“我们魏国也是一个可以做官的国家,我从未听说过想做官竟到如此迫切的地步。想做官到了如此迫切的地步,君子却又偏偏这样难于做官,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男孩子一生下来做父母的便愿意替他找房好妻室,女孩子一生下来做父母的便愿意替她找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当父母的这种心情,人人都会有吧!可要是做儿女的不经过父母的许可、媒人的介绍,便扒墙打洞互相偷看,甚至爬过去进行幽会,那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人士便都要瞧不起他们。古代的人未尝不想做官,但又讨厌那种为做官不择手段的行径。不经过正当途径而去做官,就跟男女扒墙打洞偷情幽会的丑行相类似。”

[品评]

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官。孟子和孔子一样,都信奉“学而优则仕”,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做官,进而为百姓造福。在知识被官府垄断的时代,知识分子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孔孟的这一原则是合乎当时环境的,今人不可跨时代的强求。尽管孟子提倡做官,但是强调通过正当途径,对那些非正当谋职的行为深恶痛绝。并以男女之情为喻,认为正确的做官途径就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正当的谋职就像男女“淫奔”。孟子的时代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男女自由恋爱是不可想象的,是被排斥的。在今天来看,孟子的比喻非常荒谬,但是在孟子的时代却合乎道理。因此,对孟子的这个比方不可强求太多。

4,非其道则箪食不可受

得其道则天下亦为然

[原文]

彭更问曰①:“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②,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③。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④,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⑤,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解]

①彭更:孟子的弟子,生平不详。②传食:古代客馆的名称。传(zhuàn),辗转。③梓、匠、轮、舆:都是木工。梓人造礼器,匠人掌土木,轮人造车轮,舆人造车箱。④待:通“持”,扶持,这里是培养。⑤画墁:画通“划”。墁(mán),墙壁的粉饰。

[译文]

彭更问道:“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

孟子:“要是不合理,哪怕是一筐子饭也不可以接受别人的;要是合理的话,就是舜接受尧让给他的天下,也并不算过分,你认为过分了吗?”

彭更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说:“如果不互通各人的成果,交换各行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弥补不够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米,别人得不着吃;妇女有多余的布,别人得不着穿;如果能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能够从你那里得着吃的。假定这里有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敬长辈;严守着古代圣王的礼法道义,用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这里得着吃的;那么,你为什么尊贵木匠车工,却轻视仁义之士呢?”

彭更说:“木匠车工,他们的动机本是谋饭吃;君子的研究学术,推行王道,那动机也是弄到吃的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