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普遍注重子弟的书本知识学习,更注重其经商才能的培养。他们一般在子弟学习了一定的书本知识后,便让其涉足经商,在商海中,让其增长知识。他们深知,书本知识,尤其是那些只注重修身养性、内心感悟的内容,是难以产生真正的效益的。商海无涯,对知识和智慧的需求是无限的,仅仅从书本上,是不能学到致富的知识的。只有直接面对市场,才能把握和造就市场。因此,晋商子弟,早早就“弃仕而就商”,“挟资运游”了。他们以先辈为榜样,在市场这所大学校经数十年的历练,具备了继承和发展祖业的才干,并承担着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总的来看,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轻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就连举人出身、任教20余年,自命不凡的刘大鹏在其《退想斋日记》中也承认:“余于近日晋接周旋了几个商人,胜余十倍,如所谓鱼盐中有大隐,货殖内有高贤,信非虚也。自今以后,愈不敢轻视天下人矣。”
学而优则商,造就了一个个世商巨贾,也造就了精明、诚信的晋商群体。在官本位的社会中,学而优则商是叛逆更是突破,是异类更是新生。当重商成为时代的强者的时候,财富时代就来临了。晋商之所以能500年雄霸商界,无疑有“学而优则商”之功。以商为本,以商选人,晋商岂有不兴之理?
有学识,有谋略,眼界广,善决断,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在生意场上少走弯路。一个学识粗浅、见闻狭隘的商人,他既不懂得怎样设置场面,创造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招揽顾客,更不知道怎样树立自己的信誉,衣饰粗俗,出口粗话,这样,顾客未进门也许就给吓跑了,还能赚什么钱?
4.吃小亏赚大便宜
大智若愚,大得若失。“吃小亏赚大便宜”这一厚黑术在于以小本赚大利。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斗,有些摩擦。因此,在适当时候恰当地舍小求大,往往会收到奇效。
唐代有个叫窦公的商人,很善于经营家业,但财力上很困难。他在京城里有一块宝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中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价钱。在讨得宦官十分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信给神策军中的护军,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
长安城东郊有一片空地,地势低洼有积水,窦公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又用好土垫在上面,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的客商居住,每月能获利数百缗。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时候不爱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吃了看不见的大亏,正所谓“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如果想顺利解决一些小事情,办法只有一个,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当作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就万事大吉了。
张某与李某是对门的邻居,这天不知哪家的鸡在两家的路正中下了一个蛋,张某有事出门正巧看见了这枚蛋,当他伸手要拾起来的时候,李某正巧也出来了,李某上前一句“我家的鸡下的蛋,凭什么你拿起来?”张某不服气“凭什么说是你家的鸡下的,这是我家的鸡下的”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犟起来,李某见自己的嘴快不过张某,便抬手给了张某一巴掌,张某见自己吃了亏,跑回家拿了剪子来,一气之下捅向了李某的腹部,李某当场死亡,张某被抓进了劳改所,两天后,张某对自己的做法越想越觉得窝囊,就自寻短见,一命呜呼了。
还有一顾客到菜市场买菜,向菜主讨价还价,菜主不同意,一番争执之后,菜主终于同意优惠一点,可当顾客选好了菜,要付钱时,菜主还是按原价收,顾客见菜主少找给了自己1元2角钱,就一肚子的不满,菜主说“愿买就买,不买就算”。顾客一听火冒三丈“我还不买了呢,你怎么着?”说完把菜往地上一扔,准备要走,菜主见状忙追上去让顾客捡起来。顾客硬着就是不捡,菜主一急踩了顾客一脚,这个顾客不服输,拿起一秤砣就打向菜主的脑部,菜主当场晕倒,被送入医院。顾客本来想占点便宜,不愿吃1元2角钱的小亏,没想到自己却吃了管人家医疗费、医药费,还得照顾病人的大亏。
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表明了有些人看问题时目光短浅、眼前利益太重。像张某与李某,任何一方肯让一步,吃点小亏的话,也不至于断送两条人命;而顾客不愿吃1元2角钱的小亏,最后却吃了百倍的大亏。
人生在世,即使什么也学不会,也得学会吃亏。只要学会吃亏,烦恼就从不上身,遇事游刃有余,心底坦坦荡荡,吃饭有滋有味。这种神仙般的滋味,是爱占小便宜的人根本体会不到的。例如,在单位里多干些工作,哪怕工资还不如那些整天闲着的人拿得多也没关系。虽然眼前你付出的要比别人多,而得到的却又比别人少,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吃亏了,但是谁工作干得多,谁的能力强,老板心中自然有数。若是将来有一天单位优化组合,想必哪个老板也不会让勤勤恳恳干工作的人下岗,而把那些吃饱了混天黑的人留下来,除非老板是个傻子或有特殊原因。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对于养家糊口的你来说,难道不是福吗?
因此,遇事该糊涂时就糊涂一下,吃点亏让一步,不是弱者而是英雄。因为他用糊涂的智慧躲避了身后不可想像的事情发生。
经商中的“先赔后赚”之计,也就是欲取先予。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去处可以不花一文钱,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便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马上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吸引顾客前来,来的愈多愈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寥寥无几,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落最大好处的当然是赌场老板,但顾客的心理上还总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一”,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商战中因此取胜的却是很多。看似吃亏,实则赚大便宜。
古人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要讲一个适度。对于功名利禄,凡人几乎没有不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过分热衷,弄不好也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毁灭自己。身外之物应当被人奴役,而不应奴役人,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世上的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局中人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跳出三界外了。因此,真正聪明之人,对待功名利禄也是“得放手处且放手”,讲究个“吃亏是福”,讲究个装糊涂,不可过分执著。
张良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权势登峰造极时,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权力,这在一般人看来,算是“吃亏”了吧?殊不知,天下的君王和臣子之间,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都是说的天下清平之后,帝王就要收拾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呢?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看似吃亏,其实是莫大的福气哪!历史上有多少不知急流勇退,抱着权力不放的臣子惨遭毒手啊。这种抽身退回的功夫,岂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呢?
一首《吃亏歌》中唱道:“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其中道理耐人寻味。从人的本性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便宜虫”,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许多时候能占点小便宜,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这些小便宜就没法生活了,恰恰相反,这些小便宜对绝大多数人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厚黑学提倡你在生活中能装装糊涂,吃点亏。
5.行大于言,少说多做
《论语·里仁》里有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多行少说,先行后说,言行一致。
“讷于言”不是不能言,而是不以偏概全、只言不行。用行动说话,做出实实际际的成绩,才可以称之为“君子”,这是古人也明白的道理。
据说温州企业家和其他地方的企业家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温州的企业家低调“讷于言”。一位温州老板,企业庞大,业内一直享有盛名,但十几年来他从来不会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不但在公司的宣传资料上见不到老板的相片或只言片语等,在业内的通讯录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就连平时企业赞助活动的讲话、剪彩等也一概由老总出面,别人都知道企业的名字,但很少人知道老板的姓名。
温州商人做事低调,为人朴实。
在温州,假如你在路边看见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面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台传真,坐着两个人在办公,你千万不要小看了他们,他们很可能就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在经济发达的温州,至今没有一个五星级饭店,温州人解释说,来温州的人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浪费钱的。
正是因为温州人“讷于言”,不好场面上的事,因此他们的精力才能更集中在事业上,一遇到机会马上投入十分的热情,牢牢把握。
一个依靠做雨伞雨具和笤帚等竹器起家的小作坊,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能表生产商;收购飞利浦CDMA核心技术部门,成为目前国内惟一掌握了CDMA核心技术的王者;成功控股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家,国内上市公司3家,2004年实现102亿元销售总收入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一个商业神话,而这个神话的缔造者就是汪力成,一个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第一商人”的浙江人。他的创富技巧无疑为很多创业者提供了借鉴。
1978年,汪力成进入了“华立”的前身——余杭仪表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全国电表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供过于求,余杭仪表厂生产的“华立”牌电表作为地方品牌,由于名气不大,销售当即下滑,产品积压严重,工厂陷入半停产的状态。在1987年4月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年仅27岁的汪力成被推到厂长的位置上。
面对困难,汪力成凭着不服输的“野”劲,提出“不懂就学”。很快,他找了本厚厚的“参考书”《改革开放十年管理成果汇编》,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研究。就这样,汪力成对管理有了些了解,并写出了他的第一份企业工作报告。
尽管职工们并没有看好汪力成,但上任后他结合企业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企业这么困难,汪力成就想,是不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是不是只做电表呢?如果继续做电表,那肯定做不过大企业。于是就想到要另找一个产品来做,渡过眼前的难关。“我们当时就想多元化,这成为后来华立大规模搞多元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汪力成说。
到底另做一个什么产品呢?正在这时,浙江省计经委给了汪力成一个消息,当时杭州有一个金钟洗衣机厂,该厂引进了日本松下的金鱼双缸洗衣机。日本人把技术给了金钟洗衣机厂,但是很多核心零部件要源源不断地向日本人购买。其中有一个定时器,上面分强、中、弱,几分钟洗,就这么一个定时器也要从日本进口,一个定时器12美金。因为当时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寻找机会让一种为洗衣机配套的定时器全面国产化,以降低国产洗衣机的成本。
浙江省计经委的领导还拨款20万人民币给金钟洗衣机厂以资助研发。有了20万的研发资金后,汪力成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3个月以后,终于建成了一条定时器的生产线,并制造出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洗衣机定时器。
从汪力成的成长经历来看,不管是他去读电大,担任厂长,还是后来西进重庆,到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很多人认为汪力成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赢家,但我们别忘了这么一句俗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找到“定时器”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火线上阵的汪力成还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形,很快提出了产品升级创优、出口创汇和技术进步等10个方面的措施,以止住企业经营下滑并走出困境。1989年,汪力成又大胆地推出了当时还很少见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从而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战胜了重重困难,研制出了具有较高品质的电能表产品,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1991年6月,仪表厂利用“华立”的名字成立了“华立电气集团公司”,真正做起了“华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