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佑禅师接过热茶,满意地说:“你们俩真不愧是我的弟子!”
两个弟子不说梦,不解梦,只做与说梦、解梦不相干的事,灵佑禅师为什么反倒很满意呢?因为灵佑禅师根本就是在借梦出题,考察两个弟子的修为。他或许真的做了个奇梦,但那与现实生活尤其是与僧人们的修行又有多大干系呢?既然没干系,又何必解释呢?与其浪费时间,痴人说梦,不如做点实事,比如帮老师洗脸,给老师倒茶。
有研究者指出,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将近有15的时间在做梦。假如一个人的寿命是75岁,那么他大概有15年的时间是在做梦。做梦的时间已够多,为什么还要把宝贵的清醒时间用在解读那些无谓的梦身上?
当然,更需要点醒的,是那些还未睡醒的人。民间有俗语说,“晚上床上千般想,早上起来磨豆腐”,何意?意思是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处在农耕状态,大多数男耕女织的家庭充其量都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做豆腐是少数几种“发家致富”的副业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择了做豆腐就一定能发家致富,世人但知豆腐好吃,做豆腐能发家,也应知道,做豆腐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最简单的一点,在打浆机发明之明,人类只能自己推磨,磨豆浆,当然,也可以选择用牛、驴等家畜代替人工,但家畜顶多也只能代替推磨这一环,除此之外,做豆腐还有不下七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几乎都很费劲。另外,这么多工序,也决定了做豆腐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所以古时做豆腐的人,大多从凌晨四五点就早早起床,从磨豆腐开始,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赶在人们买豆腐之前把豆腐做好。此外,就像现代很多服务行业一样,越是逢年过节,磨豆腐的人就越是辛苦,因为大家都想在过节时吃点好的……当然,任何辛苦都是有回报的。除了能获利,自己和家人也能常吃到豆腐这种古时普通人家并不能常常吃到的高蛋白食品,还能收获诸如可用来养猪的豆渣等附带回报等。但想赢得这些回报,还得从一大早起来努力磨豆腐开始。同样的道理,人生若想取得成功,就得付岀相应的努力。相对来说,立志也好。树立梦想也罢,对世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只是太多的人,不懂得把梦想的实现建立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之上,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古人亦说:至人无梦。原意是指,类似前述故事中的灵佑禅师等高僧大德,是不会做梦的。时至今日,这话应该做现代意义的解释,即至人也会做梦。至人,泛指那些拥有清醒的头脑,不做白日梦的人。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至人不是无梦,而是至人不信梦,明白一切梦境皆虚幻,一切理想,都应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
如今,爱做梦,梦想一夜成名的人比比皆是。张爱玲的名言一岀名要趁早,则是他们的座右铭。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然成名。当然,更少有人愿意认同,张爱玲的绝代文采后面,也离不开相应的艰辛付出。人们只愿意说:“人家那是天才!”人们只会抱怨:“可惜我不是幸运儿!”现代社会一些并不高明的让人实现梦想的办法,则让一些聪明人看到了希望,比如炒作,比如上位,比如一脱成名等等。如果把这些现象斥之为“不择手段”,似乎过于严厉,但就算我等旁观者能平心看待,那些即使已然成名者,自己也清楚,他们的成名,与张爱玲所说的成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前者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而后者只有一颗因浮躁而充满妄念的心。白日做梦,终要醒来。强行圆梦,难圆人生。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疯狂的追捧,也许一夕之间就会化为尖酸的嘲讽。当看客兴味索然,纷纷离去,梦自然会结束,而做梦者此时要面对的现实,或许正是噩梦的开始。
3。妙在半梦半醒间
《百喻经》中有一个譬喻,叫《伎儿作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著名的乐师,国王请他去演奏,答应演奏完给他一千两银子。但演奏结束,国王却食言而肥,拒不兑现。这个乐师就委婉地向国王索要,国王却下定决心赖账,他对乐师说:“你奏乐给我听,不过让我的耳朵空欢喜一场;我说给你银子,是让你的心空欢喜一场。咱们俩扯平啦!”
《百喻经》是一部佛教典籍,它里面每一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佛法,这个《伎儿作乐》的譬喻传达的就是佛教“四大皆空”的理念,即人世间的事情,精神层面的快乐也好,物质层面的财物也好,都像寓言故事中的音乐和许诺一样,转瞬即逝,无法留住。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执著地求取人世间的财富和所谓欢乐,到头来只能是空
应该指出,这个寓言本身是非常荒谬的。尤其是寓言中的国王,食言而肥,还自有一番道理。不过仔细想想,他的道理至少也有那么一点歪理。用网友们的话说,人生就像是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是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也像是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另一个杯具;当你再次一跃,终于没有跳入杯具,却发现自己依然身处餐具之中……一跃一跃,终于你没有跳入杯具或餐具,但你已然掉下茶几了……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统统都是过客!
神马都是浮云,这绝不仅仅是现代人的感慨。魏武帝曹操早就有名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倒没有说神马都是浮云,但他发愁时间过得太快,人生就像朝阳下的露珠一样短暂,让人来不及有所作为。应该说,曹操的基调是积极的,毕竟,他愁的是没有时间建立基业。但建立了功业又如何呢?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活七十古来稀,不论草民草根,还是帝王将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建立基业或许谈不上,但“人心不满蛇吞象”这句话,其实适用于大多数人,只不过其中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吞象而已。别看大家把“神马都是浮云”挂在嘴边上,但真正能把神马都看成浮云的人,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仅有的几个还是在最后关头才有所醒悟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生活中着实有一批悟道者,他们往往打着“神马都是浮云”的招牌,及时行乐,不求上进,过一天算一天。其实,佛法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色”,空又从何谈起?所谓“神马都是浮云”,绝不同于奋斗也是白奋斗,快乐也是苦中作乐,而是告诉我们正因为人生苦短,才不能虚度年华;正
因为快乐易逝,我们更应该尽量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人总是做工作狂、追求狂固然不对,但也不能白在世上走一遭。网上有一个小故事,放在这里警醒一下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再好不过:
一个青年靠在一棵歪脖树上晒太阳,一边儿晒一边儿唉声叹气。一个老人从旁边经过,问他:“年轻人,天气这么好,你不去做事,在这里唉声叹气干什么?”
“唉!”年轻人又叹了一口气,说:“神马都是浮云。我又何必费劲去做什么事呢?”
“你没成家?”
“没有。成家太麻烦,所以我干脆不成家。”
“你没有喜欢的人?”
“没有。爱过后是恨,聚过后是散,所以我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交往之后还会失去,不如干脆不去结交。”
“你没想过找个工作?”
“没有。工作不过是为了赚钱。赚了再多的钱,到头来还不是两手空空?”
老人想了想,问:“既然这样,你能借我一根绳子吗?”
年轻人感到很奇怪,说:“你要绳子干什么?”
老人说:“给你系在这棵歪脖树上,成全你啊!你终究是要死的,不如现在就别活了。我这就帮你系上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