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源自妫姓,陈国的有个大夫叫妫孔宁,后世子孙以孔为姓。
其二源自姬姓。
卫国有个大夫叫姬孔悝的,郑国郑穆公后人有个叫姬孔张的,他们的后代就以孔为姓。
最重要的一支,源自子姓。
周武王灭了商汤后,原本允许武庚带着本部落继续居住在原来的根据地,就是朝歌,现在的河南淇县。
但是武庚不那么遵纪守法,联合对他监视居住的管叔、蔡叔和霍叔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旦发兵平定叛乱后,觉得让他们聚集在一块,容易出事。就采取了跟迁村并居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分开监视居住。
其中一部分留在老地方,一部分迁往洛邑,更多的被强制迁到了商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附近,就成了宋国的老底子。
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宋国氏任宰相的华父都,看上了大司马孔父嘉的一个小老婆。
于是华父都对孔父嘉说:‘’把你这个小老婆让给我,管不管?‘’
孔父嘉当然不愿意,俩人也属于平级,不需要谁巴结谁。于是眼睛一瞪,回了句:‘’放跑没焾,你咋响(想的)。
话不投机,仇恨的种子就在华父都心里种下了。
一天夜里,华父都突然发动袭击,将孔父嘉几乎灭了门,顺带手连当时的国君也给咔嚓了。
孔家有逃出来的,其中一支跑到山东曲阜,他的六世孙有个叫孔子的,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孔子虽然大才,但好像人丁不旺,好几代都是一根独苗单传。这要万一发生点意外,孔家可就真的麻烦了。
直到宋朝时候,由于政府发补贴鼓励二胎三胎的,并对孔家有诸多特殊照顾,山东曲阜孔门才逐渐兴盛起来。
有了前任做表率,后面的元明清,也都给孔家有许多政策倾斜。曲阜孔门人丁不旺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到如今,孔姓人口约三百多万,虽然不是大姓,但绝对不算少。
孔家子弟也许当老师习惯了,遇事总爱绷着个脸,估计因为这点不得当政者的喜欢,所以做大官的并不多。即便偶尔出一两个大臣,也大多属于没实权的虚职。
西汉的孔光,就是这个类型。
孔光在汉成帝和汉哀帝当政期间,曾经数次升降,三次出任宰相。就是因为得罪过傅太后,才几上几下。
等到汉哀帝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启用他的大侄子王莽,觉得再在朝廷待下去,可能会有杀身之祸。孔光不再犹豫,回家养老去了。
东汉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只要上过学的中国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
让我不解的是,孔融小时候做事,不但彬彬有礼,有些还真不像小孩子做的事。
比如说四岁让梨吧,还别说过去的小孩成熟比较晚,即便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也做不到吧。但是等长大了,却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而世说新语是在南北朝时候南朝宋人编写的,距离汉末三国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所以让梨的事具体真假,也没办法考证了。
再就是十来岁时候,孔融自己去拜访当时的重臣李膺。要知道当时李膺不单是名人,还担任河南尹,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孔融来到李膺府门口,对守门的说:‘’请通报李大人,说他的世交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