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需要一个依靠 > 第5章 敌人 让你永不停息的激励者(第2页)

第5章 敌人 让你永不停息的激励者(第2页)

后来,他们又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捕捉几只狼来,放回附近山沟。这岂不是太荒谬了吗?其实,这个“药方”合情合理。原来,狼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作用。因为狼的骚扰,常使羊群惊悸奔跑,从而强健了羊的体格。此外,老弱病残之羊填人了狼口,疫病源也就被消除了。

在这里,危机感或者危机已不再只是“潜伏的祸机”,而是一种孕育着进步的生机。

现实中,我们会不断遇到对手的挑战,也会碰到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但我们没必要去憎恨他们。没有狼群追捕的羊群变得弱小无力。没有了竞争对手,独行于漫漫人生路上,既没有比较,也没有压力,又何来惊险刺激所带来的快感?

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促使我们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而是那些常困扰我们,令我们担忧、令我们烦恼的竞争对手。生活的旅途中,与自己同行的人很多,只有你追我逐的竞争,才能使我们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人多了,路自然就窄了,一条大道被分成若干条小路,每个人都艰难行走在自己的小路上,心里暗暗比较着与同路人的差距。也许有的人会伸出腿去,把快要超过自己的人绊倒。其实,这不仅延误了别人到达终点的时机,还浪费了自己的智能和精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对手

在现代社会,那种动辄就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但确实还有敌对的一方:在恋爱上,你可能有情敌;在事业上,你的敌人可能会更多。在诸种情况下,首先你应当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敌人。如果不是,你就不应当对他怀有敌意;如果是,你就应当正大光明地和他决斗并设法战胜他。

当然,这里的“决斗”绝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你的智慧和知识与对手“竞争”,争取在公平和坦诚的氛围中,看谁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值得肯定的。《论持久战》中说:“(竞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实上,竞争本身就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胜算。

敌人的皮鞭无情地抽打在你的身上,疼痛透骨。依人之常情,你难免会对他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怀、讲策略、有眼光的人,他会做到化敌为友,倒戈反击。所谓“夺人钢鞭还打人”,容纳对手为己所用,等于手中又多了一件制伏敌人的利器。

在宛城之战中,大将典韦为救曹操,力战群敌,身负重伤,悲壮地阵亡。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丧生,曹操本人也被暗箭射中,险些丧命,败局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曹操与对手张绣可谓仇深似海。但当张绣经贾诩劝导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记在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曹操不但没杀张绣,反而封他为扬武将军,并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张绣非常感动,从此竭心效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对手,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理解,怎样去把握。

唐朝著名开国功臣李靖,曾任隋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谋反之心,就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想起此事,总想杀掉李靖,以泄私愤。李渊之子李世民认定李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再三请求李渊留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攻伐征战,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打败定杨可汗刘武周后,刘的将领尉迟敬德、寻相等人都投降了。没过多久,寻相等人又叛变逃跑了,所以李世民的部将们怀疑尉迟敬德也想叛变,于是把他关了起来。

李世民说:“尉迟敬德如果想叛变,难道还会在寻相之后吗?”他不相信尉迟敬德会叛变,毅然命人将他释放,而且还给了他很多金子,情深义重地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看重情义,希望你不要把这点委屈放在心上,我决不会相信谗言而加害忠良之士的,你应该理解我。如果你一定想走,就拿这些金子做盘缠去,略表我们这段时间共事的情谊吧!”一番话说得尉迟敬德热泪盈眶,李世民这一举动,更坚定了他忠心报唐的决心。

就在当天,李世民外出打猎,只带了很少人马,不料遇上老对手郑王王世充率领的万余兵马,被团团包围了。郑王手下大将单雄信举起枣阳塑直奔李世民。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尉迟敬德飞马而出,举起钢鞭把单雄信打落马下,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李世民问尉迟

敬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尉迟敬德痛快地答道:“这是我报答您对我的信任啊!”

只有尊重自己的敌人,才能够赢得敌人的尊重。你如果能够“忍让三分”,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敌人也就自然看到了你的高尚品德,并愿意与你深交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得好:“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方面更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当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众多对手,显示了他宽阔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的政见非常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张伯伦和丘吉尔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这是因为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保守党内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很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来给昔日的对手丘吉尔找麻烦,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较好的配合作用。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必须注意同对手的联合协作,人生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敌人,给你强大的反推力

有些人一看到敌人,便眼中冒火,总想除之而后快。其实,这大可不必。事实上,敌人也可以作为我们的靠山。正因为有敌人的存在,我们才会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正因为有敌人,我们才不会放松警惕、轻易懈怠,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最终取得胜利。

敌人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社会需要竞争才能发展,动物需要竞争才能生存,人也一样,如果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成功,没有拼搏。所以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敌人,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现实的。

把敌人当成靠山,也许你会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敌人其实也蛮可爱的。

五代初期,梁太祖朱温与晋王李克用不和,两家经常发生战争。在后梁政权与晋政权的对峙中,李克用长期处于劣势,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继位。

面对强敌,李存勖没有灰心,没有恐惧,而是励精图治,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他继位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军纪。李克用统治时期,晋军上下横行不法,欺压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正因为如此,晋政权逐渐失去了人心。李存勖继位后深刻意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为了击败后梁,求得更大的发展,整顿军纪显然是势在必行的。

在整顿军纪时,他力挽狂澜。他发布命令禁止将领、士卒无故侵犯百姓,又申明纪律,规定不守军纪、贻误战机的士卒立即斩首。

李存勖的有力措施,很快结出了丰硕的佳果。

就在公元908年,纪律严明的晋军就在潞州打了一个大胜仗。当时,梁军大规模进攻潞州,在潞州城外筑了一道城墙,命名为夹寨。而李存勖亲自带领周德威等将领,兼程前进,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打破夹寨。晋军歼敌一万,缴获的粮食器械,堆积如小山一般。朱温闻讯,大惊失色,沉默了半晌才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指李存勖),我的儿子只如豚犬而已!”他对后梁政权的前景不太乐观了。

公元910年,附梁的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转而依附晋军。梁派大将王景仁率大军北上,在柏乡(今属河北)与晋军会战。柏乡一战,从岁末交锋一直到次年决战,梁军竟然大败而归。这一仗,晋军大获全胜。自此以后,从朱温到后梁各级将士,对李存勖及晋军产生了恐惧心理。

公元912年,朱温之子朱友硅杀掉朱温,自立为帝,是为梁末帝。

公元923年,晋军攻陷郓州。10月,李存勖在郓州中都县擒获梁将王彦章,直取大梁,轻松地灭掉了后梁。

灭掉后梁后,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政权,做了皇帝,就是唐庄宗。

李存勖牢记受敌威胁的耻辱,丝毫不敢懈怠,发愤图强,振兴国力,最终消灭了敌人。正是因为敌人的反作用力,李存勖才有了坚强的意志,才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见,敌人是你不可或缺的一个靠山。虽然敌人是你的对手,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障碍。但是,没有对手的人生黯然无味,没有拦路虎的坦途令人丧失斗志。依靠敌人,把敌人的力量当做前进的动力,你会认清方向,不断进取。

什么时候都不要忽视对手

欣赏对手要求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重视对手。在竞争中不重视对手是件愚蠢的事情,在关键时刻轻视对手,你就有可能被对方吃掉。而重视对手,你就会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全力以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