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商活动中,我们为了生存的更好,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胜者和输家。无论是那种结果,尊重对手,为对手的精彩表现喝彩,永远是值得赞扬的。
生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残酷的。有时候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却因为竞争而互不相让、甚至反目成仇,结果闹的两败俱伤。这是竞争带来的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去为对手喝彩,赢家去鼓励输者,输者在佩服赢家之余也努力去追上赢家。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繁荣景象。
?“与对手竞争的同时,更要合作和学习。”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严介和在一所大学演讲时说:“自信的企业家都认为自己的企业是优秀的,那么,对手之所以能成为对手,也一定有过人之处,轻视不得。因此,与其虎视眈眈,不如更多地考虑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合作。”
太平洋公司有一条铁律:如麾下的“子子孙孙”打算转手出让,一定是出让给竞争对手,因为只有对手的出价才可能最高,如果是出让给了其他主顾,则倒一定会有“猫腻”。大学生们会后提问:举例说明,您是如何向对手学习的?严介和略停片刻,欣然作答:公司作为原告,成竹在胸起诉,判决结果却不甚理想,剖丝析缕,感叹对方的律师好生了得。学习的结果是:正是这位律师如今成了太平洋公司的法律顾问。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是被不少成功工商企业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经营理念。然而,在激烈的商战中,却有一些经营者视竞争对手为敌,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千方百计诋毁对方声誉,不择手段争夺销售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损害了双方的形象,影响了各自的发展。
向竞争对手学习,需要经营者具有积极诚恳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企业再成功,但“金无足赤”,一个老总再聪明,可“人无完人”,自身总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切不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
向竞争对手学习,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应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长补己短,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功。
为对手喝彩,是大度、是宽容,更是一个男人的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在自己成功时,不要骄傲,要给对手以安慰和鼓励,既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除了向对手表示祝贺外,还应该争取下一次可以取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竞争者。
6.做老二,不做老大
做人也好,经营企业也好,不要一心只想做老大,枪打出头鸟,所以,男人不妨低调一些,做一下老二,也许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几年前看过一篇工商人物的专访,受访者是一位电脑业的老板,这位老板提到他的企业与另一家孰大孰小的问题,他说他不想去跟那一家比,也不必去跟他比,他强调他采取的是“老二政策”。他说,当“老大”不容易,因为不论研发、行销、人员、设备,都要比别人强,为了怕被别的公司赶过去,便不断地扩充、投资;换句话说,要花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他说,这样太辛苦了,而且一没弄好,不但老大当不成,甚至连想当老二都不可得。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因为并不是当老大就一定会很辛苦,因为就有人当得轻松愉快,因此当老大或老二或老三完全是观念问题!
不过这位老板所说的却也是事实——当“老大”的,要费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不只从事企业经验如此,上班拿薪水也是如此,像主管就是该部门的“老大”,该老大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带领手下,也要和上级长官打好关系,以免位子不保;有功时,主管当然功劳第一,但有过时,主管当然也是首当其冲。但当副主管的就没这么多麻烦,表面上看来他不如主管风光神气,但因为上有主管遮风避雨,可省下很多辛苦!所以很多人宁可当副手而不愿当主管,而也有当副手时没事,一当主管就生病的,可见当“老大”的难处。
这么说,并不是不要你去当老大,如果你有当老大的本事,也有当老大的兴趣和机会,那么就去当吧!但如果你自认能力有限,个性懒散,那么就算有机会,也不要去当老大,因为当得好则好,没当好一下子变成老三老四,不但对自己是个打击,在现实的社会里,更会造成这样的批评:“某某人不行”、“某某人下台了,听说很惨”……这些批评对你都是不利的。中国人一向扶旺不扶衰,你一从“老大”位子摔下来,落井下石的有,打落水狗的有,于是本来还可当老二的,却连要当老三老四都有问题了。
如果你事事都想极力表现自己,争做老大,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小范毕业于上海某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之后到一家国营大型企业担任销售助理一职,试用期6个月。
小范毕业以后和这家国有企业签订了试用期合同,销售助理这个职位让他觉得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业务方面,小范完成得十分出色,一次业务谈判连老总都对他刮目相看。但令人意外的是,6个月试用期结束时,公司人事部门却委婉地告诉他:“‘五一’长假结束后,你不用来公司报到了。”
“现在想想,可能是我表现太好了,有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没有注意,反而丢了工作。”丢掉工作后的小范向朋友说起这件事时只能这样苦笑。当时,通过层层面试进入单位,小范自然想好好表现,但是过犹不及。事后才知道,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能力没有任何疑义,但是对于他的综合表现给予了四个字——“锋芒太露”。过于希望崭露头角,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前辈同事也不够尊重,这些都是小范的致命伤。更让领导和同事难以接受的是,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以及单位某些制度上的不健全,小范都会毫不保留地提出,丝毫不注意情面。
对于自己的意外出局,小范无奈地表示,可能自己对社会关系怎样处理还不是很明白,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却适得其反。“就拿那次谈判来说,我确实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后来觉得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实我只不过是个销售助理,很多事情还是应该让销售经理来处理和决定,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后来老总表扬了我,反而让我们经理脸上难看了。”虽然满肚子委屈,但小范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龙头老大”的位子一旦不保,就会给人“某某公司倒了”的印象,于是兵败如山倒;力挽狂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老大”之路,真是一条不归路啊!所以,当“老二”的确也有其实际的地方,这也就是许多人宁当“老二”不当“老大”的原因。其实当“老二”还有其他的好处:——静看“老大”如何构筑、巩固、维持他的地位,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作为你的经验和指标。——可趁此机会培养自己的实力,以迎接当“老大”的机会(假如你有当“老大”意愿的话)。——因为志不在“老大”,所以就不会太急切,造成得失心太重,不会勉强自己去做力不逮的事情,反而能保全自己,也会降低失败的几率。因此,做事或经营企业,从老二、老三或老五做起都没关系,就是先不要当“老大”!有一段童谣是这样子的:“老大屁股大,裤子穿不下”,当“老大”,麻烦真的很多哩!如能好好地当“老二”,当主客观形势形成,自然就会变成“老大”,这个时候的老大,才是真正的“老大”。
会做“老二”并非真的是甘居人后,而是可以从做“老二”中尝到更多的甜头,从而使自己的创业在一开始就可以借“蹭车”获得利润。中国台湾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概念中,有一种叫“老二哲学”的说法,就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三,而只是紧紧跟在排名第一的后面做老二,瞄准机会再冲刺第一。或许是暂时不愿做“出头鸟”,或许是想挂在后面搭个便车,但最终是没有一家会甘居第二的,“老二”也只是个过渡。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要学会做“老二”。
做人也好,经营企业也好,不要一心只想做老大,枪打出头鸟,所以,男人不妨低调一些,做一下老二,也许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7.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男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俗话说:“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是说能够吃亏、善于吃亏的人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已是千古定律了,人生命的轨迹总有可以预料之处;对于吃亏的人,冥冥之中,社会和人,总有给予相应或更多的回报。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贪眼前的小便宜而过早地毁灭了自己啊。因此,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记住“吃亏是福”这个闪耀着哲理和经验之光的格言。
相传上古时代南方有一只千年老蜗牛,硕大无朋。蜗牛的左角上有一个国家,名叫“触氏”,蜗牛的右角上有一个国家,名叫“蛮氏”。两国的土地极其肥沃,抓一把就可以捏出油来。按理,这两国足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建立友好邻邦,或者老死不相往来,高枕无忧,享受太平。可是“蛮氏”国的酋长老是瞅着对方的那片土地,直咽口水。既有这份霸占的心理,便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纠集了国内二万八千将士,直扑触氏。
然而触氏首领也是爱占便宜之辈,老是想着怎么能铁公鸡身上拔出毛,癞哈蟆身上取四两肉来,免不了向邻周偷偷摸摸,蠢蠢欲动,企图吞并蛮氏。这一来正好下山虎遇着上山虎。触氏首领决定乘此良机,一举占领蛮氏,当即召集了三万条好汉,群情激愤,直扑蛮氏。
朝阳初开的时刻,触蛮两国兵马在蜗牛头上的这一片开阔地上短兵相接,无须下令,五万八千条汉子便胡乱砍杀起来。直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三天之
后,触蛮两国全军覆没,蛮酋被拦腰斩成二段,触酋身首异处。一眼望去,伏尸横野,阴风惨惨。多少年后,有一位骚人墨客途经此方,凭吊之际,但见尸骨遍野,不禁哀吟道: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幕幕。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然而造物主似乎俯视含笑,笑这些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众生,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蜗角之地,征战砍伐,结果呢,多半是两败俱伤,死无葬身之地!
你爱吃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相同,那就是“NO”。人生几十年,谁不曾吃过亏,但谁都不爱吃亏。不过,糊涂学则认为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男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对于生活中由于争端而吃点亏,最好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你能在这个时候尽量忍让,不惹事端,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这才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发展。
据报载,盛大网络现任总裁唐骏在卡拉OK盛行的时候,研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卡拉OK设备上用的打分机,演唱者唱完一首歌后,打分机会自动打出分数,这一设备增加了卖点。三星公司以8万元的价格买断唐骏该项专利后,其卡拉OK设备在整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一下子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多。三星的竞争对手日本先锋公司向三星购买专利使用权,花了150万元。三星依靠该项专利成为大赢家,很多朋友都觉得唐骏特别亏。国内软件行业的旗帜型人物求伯君做的第一桩买卖更亏。他编写的西山打印驱动程序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四通公司后,四通公司将该程序以500元一套的价格卖了好几百套。
这两位IT行业的风云人物,在谈到早年的吃亏经历时,却没有一丝遗憾,相反,都对当年的吃亏心怀感激。唐骏说,应该感谢三星公司,如果没有三星来买这项专利,就没有我创业之初的8万元启动资金,也许后来的事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同样,唐骏也认为,这件事也教会他如何将专利变成商品,使他从一个学者型的人变成一个事业型的人。求伯君则认为,四通也没有薄待他,录用他做了一段时间的专职软件技术员,从而为他后来步入金山公司、开发WPS软件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买卖让他明白了经营在软件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后,他把金山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了有经营头脑的雷军,自己专心搞软件开发,金山公司迅速腾飞,而求伯君也因此成为IT行业的巨富。
综观以上两位成功人士的吃亏经历,竟然都被当事人理解为福份,可见“吃亏是福”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吃亏是福。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吃亏,从而让我们能在人生路上走得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工作中,有些工作不是分得很清,谁多做?谁少做?如果大家都想占便宜,那肯定有许多事情就没有人去做,这样的结果是你们这个集体的名誉受到影响,真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如果大家都不怕吃亏,有什么事情都抢着做了,也许这次你吃亏了,也许下次他吃亏了,但是,工作都完成了,集体荣誉有了,大家感情融洽了,工作氛围好了,相比下来,虽然吃点小亏,还是收获了“福”。
朋友相处,也是这样,如果都想着占别人的便宜,也许你会得逞一两次,可是,时间久了,谁还会相信你这个朋友?朋友讲究的就是为对方考虑,虽然,“为朋友两肋插刀”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凡事多想着点朋友,朋友交往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两天,所以也不能计较是不是吃亏,时间长了,彼此都很了解了,因为偶尔的吃亏,得到一辈子的好友,这难道不是福吗?
对待家人,也是如此,亲人心甘情愿地吃亏,做子女的也不能理所当然的占这个便宜,要体会亲人的一份真情,同时,你也要能为家人吃亏,大家都能让上三分,还会有什么家庭矛盾,这难道不也是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