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凝宸看着乾清宫里的漆器屏风,想到了他们可以卖漆器。
康熙喜欢大气的漆器,于是这时候宫里的漆器都偏大件居多。
不是书架,就是屏风,几乎很少有小的漆器。
等到雍正的时候,因为四爷喜欢秀美精巧的漆器,漆器就逐渐开始变小,最小能有巴掌大,大一点也能放在桌上。
如今的漆器大多只是镶嵌为主,用的是软螺钿片。
软螺钿片其实就是鲍鱼壳及夜光螺,经过反复蒸煮之后,把珠光层跟贝壳彻底分离,然后剪裁成大小不同的小薄片,镶嵌上去,组成一副画。
光是康熙身后的书架上,足足有五十四幅画,没有一个图案是一样的,还添上了金箔和银箔。
这就需要用上成百上千块螺钿片一层层镶嵌上去,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两毫米宽。
螺钿片还有各种不同光泽,有蓝光的,白光的,黄光的和红光的。
工匠就要把这些不同颜色的螺钿片分开,然后组合成色彩斑斓的图案。
这就需要极为精细的手艺,才能让不同光泽的图案汇合在一起还极为漂亮和谐,可谓如霞如锦。
尤其康熙不但喜欢大气的大件,还特别喜欢花卉图案。
光是单独的花卉就太单调了,还得有背景。
如果贴的是梅花,旁边还得有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
哪怕是个背景而已,都要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
如此繁复的工艺,做成大件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哪怕送去拍卖会,三个月可能都未必做得出一件来。
要是做成小件的漆器,那就能多做几件,等熟练后就能做更多了。
顾凝宸这么一说,康熙就点头道:“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就交给造办处那边的工匠来办。”
宫里的漆器都是造办处的工匠所做,大件的漆器难做,小件的漆器对工匠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了。
而且只要做出让康熙满意的小漆器,就能得到一大笔赏钱,工匠们自然卯着劲开始做了起来。
康熙的要求是漆器不大,却要精致,能作为摆件用,还要足够华丽,又要做得快。
太慢的话,就要赶不上后边的拍卖会了。
顾凝宸听着这要求,都要怀疑工匠能不能做出让康熙满意的漆器来。
好在这些工匠在造办处也是千锤百炼过,对康熙的要求并不陌生,半个月后就送来几件做好的漆器。
她一看就发现,工匠们果真厉害。
因为要快,所以有工匠另辟蹊径,没有用软螺钿,而是用的浮雕的技术在漆器上。
有一个是瓜形的果盒,外头刷了鎏金,甚至有瓜果微微凹下去的纹路,表面却还有浮雕。
浮雕的图案也是瓜,可以说是瓜中有瓜,表面还是一片瓜田。
拿在手里就是一个金瓜,放着能当个摆件,打开也能当个果盘用,倒是不错。
另外一个是荷叶形状的漆器,也是个盘子。
光是放着也好看,用来当果盘也是可以。
盘子上实用红色的螺钿片做了荷叶的纹路,边缘还是向内卷了一点,仿佛是真的荷叶一样,实在栩栩如生。
还有一个工匠做了一对雕花纹路的粉盒,要是放小一点的首饰,当做首饰盒用也可以。
空着放在桌上,也是一对不错的摆件。
顾凝宸忍不住感慨这些工匠的手艺是真的好,这些放在拍卖会上也足够让人惊艳了。
康熙见她对这些小漆器十分惊叹的模样,就笑着道:“你要喜欢的话,就让工匠另外打一些漆器放在殿内把玩一番。”
他拉着顾凝宸起来,在屋里走动了起来:“重华宫这里的摆设跟以前没什么两样,想必是你也不怎么在意这些。上回偏殿的书架都摔坏了,后来偏殿重新修缮,书架就临时打了一些暂时用着。”
“回头就让人把朕私库里头的书架给你送过来,用来放书是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