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癌症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病毒感染等,但现代医学发现没有一个致癌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许多物质性的致癌因素往往要在精神的参与和作用下才能产生破坏力。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由于外界各种因素导致情绪不佳及精神紧张时,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就会受到干扰,这将可能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因。
陈晓旭因乳腺癌已于2007年5月13日晚在深圳去世,享年42岁的“林妹妹”陈晓旭就此告别尘世。
早在陈晓旭出家时,就传出其已是乳腺癌晚期。5月16日,据南京一名乳腺科专家透露:“陈晓旭在出家前1个月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情况很不好了,并且在当年1月,她曾在安徽一家寺院小住,其间曾去了当地一家省级医院看病。”这位专家还透露:“当时他的朋友正是给陈晓旭做诊断的医生,在她做了全身检查后,陈晓旭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并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全身。”
在我们印象中,陈晓旭就是林黛玉,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在现实生活中,陈晓旭也承认自己和林黛玉的性格很像。这很可能就是她患乳腺癌的诱因之一。
由此可见,患癌与人的性格有着一定的关系。医学专家说:性格内向、敏感、心情压抑、压力大等这些精神因素往往是癌症的易感因素。
心理学家则把人类性格划分成几大类,有的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有的分成“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有的根据社交素质分成“优越外倾型、失意外倾型、进取内倾型和自卑内倾型”。还有人将现代人的性格分为“管理型——感情外向,开朗活跃,人际关系好,情绪稳定。行为型——富有进取心,容易急躁,人缘差。平均型——不善交际,但适应性强,遇事想得开,心宽体胖。安定消极型——稳定、孤僻、内向,反应迟钝,耽于幻想,常处于被动状态”。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医学家了,他们的研究已经将人的性格跟疾病联系了起来。比如美国的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总结出一种“冠心病性格”,其特点是:性情暴躁,争强好胜,心绪波动大,常怀戒心和敌意。这种人醉心于工作,总觉时间紧迫,行动快,效率高,却又缺乏耐心。中国的癌症治疗专家谢东泽指出:“癌性格”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癌基因从“癌”到“症”的催化剂,不良情绪则是癌细胞最有效的培养液。所以,性格癌症有可能引发身体癌症,身体癌症反过来又加重性格癌症。
那么,什么是“癌性格”呢,谢东泽归结为:孤僻、抑郁、多愁善感,好生闷气,自我体验深刻却不愿意表露;沉默寡言,处世冷淡;心胸狭窄,常钻牛角尖,容易记仇;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看什么都不顺眼,有外人就跟外人闹别扭,没有别的人就跟自己闹别扭。这就是典型的“癌性格”。再具体点说,抑郁好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或酗酒就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压抑不得释放、经受克己情绪折磨者易患肺痛;怒气难以自制,又常常压抑愤怒,易患乳腺癌……
很少会有人把“癌性格”的诸多特征都占全了,顶多就是占上一两项或几项。再说谁愿意生来就有一副“癌性格”呢?有时一个人对环境是无能为力的,而长期生活在“癌环境”里,性格又怎么能保证不生癌呢?癌症本来就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好像现代社会就容易培养“癌性格”。
其次,精神因素与乳房疾病有关。精神情感因素与一些乳房疾病关系密切。医学中有关的论述颇多,如《格致余论》指出产后缺乳是由于“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气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行”;《疡科心得集》中认为乳癖(乳腺增生病)“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外科正宗》中认为乳岩(乳腺癌)是由于“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元代名医朱丹溪还发现家庭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的妇女,好发乳岩,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不易。
现代研究表明,神经精神因素可以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功能。如哺乳期母亲的焦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垂体分泌的催乳素锐减,从而影响乳汁的分泌与排出;情绪不佳或精神紧张通过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作用,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与代谢,当多种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时,特别是卵巢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催乳素及雄性激素的分泌失衡时,则引起乳腺疾病,如最常见的乳腺增生病等。这些精神因素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会降低机体识别细胞突变的能力,从而成为乳腺肿瘤发生的诱因。
总之,性格、精神及情感因素对乳腺的保健十分重要。应避免强烈的、长期的精神刺激而造成的郁闷,要保持心胸开阔,即使遇到烦心的事情也要学会化解及自我宽慰,保持良好的心态。
6.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等诸多因素均能对心理健康构成冲击和影响。
下面把人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人的脑细胞从40岁以后开始减少,到65岁后减少特别明显,使脑功能出现变化,思维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情绪变化快,记忆力减退,出现心理问题。
②个人感情生活突遭变故。失恋、丧偶、失去子女、父母离世等,都会使人的精神受到明显的刺激,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③家庭、社会关系突变。由于家庭、社会关系突变,关系失调,这突如其来的影响必然伤害心理健康。
④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随年龄增高,必然会因劳动和自理能力下降而要求别人帮助,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意识激增。人们为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竞争,接受来自各方的刺激,心理压力在不断上升。
⑥处于信息时代。人们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整天在忙碌着,大脑处于紧张状态。
⑦人际交往频繁,关系繁杂。由于要应付更多的交际和人事关系,思想压力增大。
⑧由于企业经营体制变化,工作有定额、定量,出现繁忙状态,工作紧张将造成一种精神负担,会导致不平衡的心态。
从上述因素中可以看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此传统中医学早有深入的研究,并通过临床实践和借用西医检测手段证明,“七情”即喜、怒、哀、忧、惊、恐、悲,这些由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和冲击后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特征,对人体的生命指标和生理及生化指标均有显著的影响。喜时:呼吸、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都比较正常、协调、平稳;忧、哀、悲时“伤脾胃”,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人体生化调节功能失常;怒、惊、恐时“伤肝、伤心、伤肾”,血糖、尿糖升高,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这充分证明了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7.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每个人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欢乐与痛苦、悲伤是相互交织、碰撞;交替和并存的,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遭受多种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业上遭到猜忌排挤,同事、邻里关系不和,家遭意外,亲人丧生,婚姻失败等。
心理紧张多数可以通过体内的平衡、调节控制系统加以调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强度过大,或因持续时间较长,或因同时遭受多种心理刺激的综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时地解脱和调控,就会发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不健康的开端,是导致心理疾病,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要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对心理造成影响之时,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它、解决它。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消除心理障碍的保健方法:
1.学会驾驭情绪
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使你学习、事业成功,也可以使你学习、事业失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是最明智的选择。人们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由大脑直接调控的。聪明的人是用理智驾驭自己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要宽宏大度
三国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时,人马不足一万,几次出战失利,情况十分危急,曹营内部部分文武官员为了自己将来出路,偷偷写信给袁绍,表示愿意做内应。当曹操转败为胜后,从袁绍那里查出大量这样的信件,有人要求查处写信人,曹操却说:“当时我身处危难,自身难保,何况文武官员。”下令将信件当众一律烧掉,群臣无不钦佩曹操的度量,更加跟着曹操左右征战南北。“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会开阔,才可团结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处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个人都要加强修养,经得起批评甚至冤屈,克己让人,以大局为重,宽宏大度,利己利人。
3.要理智调控
历史上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就是用理智调控,变“热处理”为“冷处理”。廉颇自傲侮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则以“国家为重,控制自己”的高尚风格,“称病不与其争”,“引车避匿”,对于廉颇的侮辱,蔺相如并非不恼怒,却以君子的大度和高深的道德修养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避免了一场火拼,消息传到廉颇处,使其深受感动,自觉有愧国家,负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留下古今相传的“将相和”美谈。
用理智调控是用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激烈的情绪逐渐缓和,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