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写得好不好,妈妈总要在儿子写的字上画圆圈,总共画有几千个。她常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行。”
对妈妈的鼓励,海翔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字帖,但从来不强迫我练习,我高兴了就拿出来写两页。但只要我一写,妈妈就走过来非常欣赏地说:‘这字是怎么写的?很好啊!你什么时候学的呀?怎么比上次提高得这么快?’她老是表扬我,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书法这个门里来了。后来我真的爱上了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她已经无法从技巧上再给我帮助了。但我仍然觉得,母亲跟我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她作为一个欣赏者,对我很重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第一,孩子改正缺点时要及时表扬。有些父母发现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会不由分说地把孩子责骂一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杜绝孩子的坏行为,反而会使这种行为加重。父母要善于通过对孩子现在的行为和以前的比较,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奖励,这样才能强化孩子正面的行为倾向,达到逐渐杜绝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
第二,细心观察,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喝彩。父母要做到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并要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闪光的东西,挖掘出孩子本身具有的优点、长处,为孩子高声喝彩。在孩子失意时更要如此。有了这种意外的收获,孩子不但会唤醒满腔的热情,还会提高对自己优势的认识和发挥。
第三,为孩子每个微小进步及时喝彩。孩子的行为有了好的转变,父母一定不能对此表示漠然,或者装作没有看见,这样会降低孩子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打消孩子正确做事的积极性。而积极赞赏的态度会令孩子兴奋的同时,决心把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第四,为孩子喝彩要有针对性,不能成为口头禅。为孩子喝彩要有的放矢:在孩子最初进步之时,在孩子坏习惯改善之际等。不能天天像口头禅似的没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夸赞,这样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厌烦。
059孩子的自尊不能伤害
——在他人面前赞扬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尤其是在别人面前,自尊心表现得更加敏感。所以,父母要多在别人面前对孩子进行表扬,而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对孩子进行批评。
一天,小禾和妈妈从街上买东西回来,恰巧碰到了邻居家的母子俩要出门,妈妈对小禾说:“这是李阿姨!”小禾大方地问了一声“李阿姨好”。这时,邻居家的阿姨对小禾的妈妈说:“你家小禾可真可爱,又漂亮又听话,不像我们家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吵吵闹闹,只会淘气,真是被他给烦死了。”
听完妈妈的话,邻居家的小男孩瞪大了眼睛看着妈妈,然后非常生气地说:“妈妈!我怎么不乖了?”妈妈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而是大声地说:“你就是不乖,还顶嘴,整天就知道淘气,真烦人!”小男孩一扭头,自顾自地跑了。
从此,邻居家的男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天真活泼了。
一次,他看到妈妈下班回来,便躲在椅子后面不搭理妈妈。妈妈说:“乖孩子,过来亲亲妈妈!”小男孩不仅没有过去,反而非常怨恨地对妈妈说:“我不乖,我不想亲!”
在别人面前赞扬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一看到这个标题,肯定会表现出怀疑的态度:“不行!这可不是我的作风。我的孩子,那么差,还在别人面前表扬他?再说了,现在的孩子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心高气傲的,再表扬表扬就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要是在别人面前表扬,他还不飞到天上去。”
我们身边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总是认为,在人前表扬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一些被当众夸惯了的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没被注意到,就会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他们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扬孩子,但却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
殊不知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但是有些父母就算已经感觉到孩子受了委屈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毫不在意,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是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有时甚至还会因为他的抗拒而责骂得更凶,甚至有意给他一点小伤害做为惩罚。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让孩子怨恨父母,影响到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美国的心理学家巴巴拉·伯杰博士曾经说过:“要想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孩子必须感到自己既能讨人喜欢,又有足够的能力,他必须深信自己的价值,能够应付自己和周围的问题。”
因此,父母要在他人面前多赞扬孩子。如果孩子在场,听到父母当着别人的面对自己的表扬,自尊心不但得到了满足,而且会增加自信,朝着好的方面更加努力。如果孩子不在场,当着别人的面夸赞孩子好的方面,会使别人对孩子留下好的印象,由此会对孩子投射出赏识的眼光,也间接地鼓励了孩子。父母夸赞孩子还有一定的技巧,如孩子不在场却能听到,这样孩子会更加高兴,知道父母是从内心赏识自己,从而能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快速地朝着父母希望的目标前进。
父母当着他人面夸奖孩子也应有度。不论什么时候,见了任何人都对孩子进行赞扬,这样做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父母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要适度,要恰当,同时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词。
在他人面前赞扬自己的孩子,能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自身巨大的潜力。掌握得当,它就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有力法宝。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在他人面前赞扬自己的孩子呢?
第一,在他人面前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父母最清楚。孩子突出的表现,父母应该在他人面前夸赞,但在夸赞的时候,千万不能言过其实。这样孩子在增加自信的同时,才不会滋生出固步自封的骄傲心理。
第二,在他人面前夸奖孩子要把握住度。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者有什么特殊的能力,父母可以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以此增加孩子的动力,提高孩子的公众形象。但是,夸奖孩子应该有个度,不是夸的次数越多越好,否则会让听者与孩子都感觉到厌恶。
第三,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最好让孩子听到。父母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听到,而孩子却以为父母不知道,这样的效果会比当着孩子的面夸奖更好。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赞扬是发自内心,是真正赏识自己,所以为了回报父母,他会加倍努力。
第四,表扬别人孩子时不要忽略自己的孩子。父母看到别的孩子表现突出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进行称赞,但不能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应该在表扬别人孩子的时候,善于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进行夸奖,使孩子不因此泄气,而是继续努力,不断争取新的进步。
060贬低孩子是不明智的选择
——永远不要贬低自己的孩子
卢悦活泼聪明,刚刚6岁,就会背100多首唐诗了。卢悦的数学、英语学得也很好,在学校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可是,令卢悦感到很不开心的是他怎么也得不到妈妈的肯定,妈妈甚至还经常贬低他。记得有一次,卢悦在学校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当他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自己得到的二等奖奖杯拿给妈妈看时,妈妈却冷冷地说:“你只得了二等奖,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你怎么不得一等奖呢?”妈妈的话就像给卢悦泼了一盆凉水,卢悦把奖杯塞到衣柜的底层,他再也不想看到那个奖杯了。
还有一次,卢悦的强项数学没有考好,他本想从妈妈那里得到些安慰。可是妈妈看了他的成绩单却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以前不是挺有能耐的吗?真是越学越退步,考得这么差,真是猪脑子!”听了妈妈的话,卢悦很伤心,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是那么慈爱,自己的妈妈却这样对待自己,想着想着,泪水就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渐渐地,卢悦对学习就不感兴趣了,学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经常在课堂上走神。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像卢悦的妈妈那样,吝啬自己赞美、鼓励的语言,习惯于贬低自己的孩子。原因在于他们害怕赞美会产生“副作用”,让孩子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于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他们便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他们甚至认为,优点不说出来还是优点,但缺点不指出来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但是,教育专家称,父母这么做不仅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再让我们来看看张广的故事吧。
有一天,吃过晚饭后,父母带着张广出去散步。在路上,正巧碰到父母的好朋友张阿姨也带着女儿李菲出来玩。
于是他们就坐在小区旁边的木椅上休息。两位父母一番寒暄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转到了孩子身上。原来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三年级,出于礼貌,张阿姨让女儿背了一首诗,只见活泼开朗的李菲张口就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张广的父母禁不住夸奖起来:“背得真好!你能告诉阿姨,你背的诗是谁写的吗?”“阿姨,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李菲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
随后,张阿姨也亲切地让张广背一首,只见张广背了一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张广背得也很流畅,但是出于客套,父母还是很谦虚地说张广背得不如李菲好。接下来张阿姨让张广再背一首,谁知张广一反常态,扭过头去不说话了。
看到张广的表现,父母突然意识到可能自己刚才那几句话伤害了张广的自尊心,于是父母又轻轻地拍着张广的肩膀说:“我们家的广广可厉害啦,一口气能背好几首诗,连老师都夸奖呢。快让张阿姨看看你的表现吧。”这时候,张广才扭过头来,又背了两首诗。
可见,贬低孩子的确不是明智的选择。孩子的自尊心都是柔弱的,都需要别人的呵护和赞美,父母当着别人的面要鼓励孩子、夸奖孩子,这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贬低孩子,会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会萌生自卑心理。父母贬低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父母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会引发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