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教孩子的技巧 > 第七章 赏识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成功(第4页)

第七章 赏识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成功(第4页)

父母贬低孩子,其实也是对孩子的“精神惩罚”,这种惩罚对孩子的伤害比一般意义上的惩罚更厉害。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给比尔·盖茨老爸之作《盖茨是这样培养的》写序言的时候,就提到了这样的观点:不管你做什么,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这句话让很多父母感触颇深,其实,这也是老盖茨的教子真经。

因此,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少看孩子的短处,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善于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孩子。

第一,不当着别人的面贬低自己的孩子。当着别人的面来贬低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很常见,甚至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现象——“谦虚”,也不为过。或许父母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孩子最好,但是当着别人的面,父母总习惯贬低自己的孩子,数说孩子的不足,“我们家儿子不如你家孩子聪明。”“我们家的欢欢学习可笨了,哪像你们家的孩子啊。”“你们家的孩子比我们家的女儿漂亮。”在西方的家庭里,这种情况却截然相反,父母从不在别人的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而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当着别人的面贬低孩子,这更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孩子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父母请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贬低自己的孩子。

第二,隐藏自己的失落,用爱心感化孩子。6-12岁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大多数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经常做错事或者表现得不能让父母满意,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看到孩子表现不佳,父母要学会隐藏自己的失落,用爱心感化孩子。父母要适当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就拿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说,如果孩子一次成绩没考好,父母要理智地帮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帮孩子找到补救的办法,而不能将自己的失望全都表现出来,贬低孩子,全盘否定孩子。父母贬低孩子,的确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用爱心来感化孩子,不仅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会让孩子“改邪归正”。因此,不管孩子怎么做,父母都不要贬低孩子。

061别拿“比”的办法激励孩子

——不要说自己的孩子不如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龙驹凤雏。因此,不断用“比”的办法激励孩子“上进心”,可父母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倘若父母孩子要求过高,那么孩子就会过于自卑,从而失去“动力”。

作为父母,我们差不多都亲身经历过,或看到过、听到过这样的事情:街头或角落里,大人正对着孩子,大声呵斥:“你这个孩子,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呢?你看人家谁谁,又听话,又聪明,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一样争气呢?”他们以为这样能够激励孩子上进,殊不知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也许挤个眼就过去了,或赌气不理会;可心理素质差点的孩子,心里就会有一种排斥心理,即使口中不说,可心里却十分痛恨。

婉婷今年10岁了,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擅长各类舞蹈,也算一个小才女。但是,妈妈却总是都拿她的成绩说事儿:“每次都考70分,你看看邻居家的倩倩,每次都考100分。我不指望你考100分,至少你也不能跟别人差得太远啊。”

婉婷气急败坏地说:“那你怎么不说我会弹钢琴、跳舞,她什么也不会呢?我什么差,你就拿我什么跟她比,什么意思啊?你既然那么喜欢她,怎么不去给她当妈妈啊?成天在这里教训我,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妈妈!”

听完婉婷的话,妈妈觉得心都要碎了。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女儿居然说出这样冷酷无情的话。

许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拿孩子跟周围的同龄人进行比较,谈到别人家的孩子时,总是赞不绝口,有些父母甚至还因此而贬低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如别人。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孩子的自卑,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另一方面,父母在无形之中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一个孩子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每个人在性格、能力、天赋等方面也是不相同的。自己的孩子也许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可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比如,孩子可能有点淘气,但是他很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人;也许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非常努力,也很乐观;也许不善于言谈,但是非常细心、正直,等等。

既然孩子有这么多的优点,父母为何还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呢?父母眼中的好与不好都是比较主观和片面的。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一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就认定孩子不如人,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泄气,甚至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

如果父母真的希望孩子上进的话,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要他和以前比。父母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孩子体验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优秀的孩子,不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而脱颖而出的,而是拥有自己独立个性。父母盲目地拿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就是在扼杀孩子的个性。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努力克服自己喜欢拿孩子与别人比较的坏习惯,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第一,将心比心,体会与人比较的感受。每个心理正常的人,都希望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脚步。当父母想拿孩子跟别人做比较时,不妨先想想如果有人拿自己跟别人进行比较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当父母体会到这并不是一种好滋味时,自然就会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而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

第二,鼓励孩子跟自己比较。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升学压力增大、学习竞争增强,因此孩子必须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才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让孩子进步与提高的最好方法,当然非“多鼓励孩子与自己比较”莫属了。当孩子的成绩不如人意时,父母不应该拿其他孩子的成绩来与他比较,而是鼓励他“只是你比上一次考试提高一点就可以了”,“只要你比上次多学了一些知识就好了”。在这种纵向的比较中,孩子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比较的标准,不断体会到“超越自我”的快乐,从而变得自信起来。

第三,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优点,而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只看到孩子的短处,并且盯着不放。聪明的父母应该全面地评价孩子,并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避免盲目地拿孩子的短处与他人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有优点,而自己孩子的优点可能是其他孩子所没有的呢。

第四,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长处。有些父母拿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他人的长处,却不知这种比较,往往会让结果适得其反。要想达到好的效果,父母应该掌握一定的引导技巧。所以,当父母发现其他孩子身上具有自己孩子所不具备的长处时,不妨多鼓励孩子与他们交流,并且引导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不要偏信其他父母的赞赏。当听到其他父母夸奖他们的孩子时,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简直一无是处,这种“偏听偏信”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一两次的交谈,是难以让父母全面地了解其他孩子的。

因此,当父母与其他父母进行交流时,听到他们对孩子的赞赏时,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让自己的虚荣心膨胀,从而贬低自己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优缺点,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

062夸奖孩子要适度

——别过分地夸奖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鼓励与赞美,因此,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使孩子更加上进,给予孩子鼓励与赞美。但凡事均有度,过分的鼓励与赞美,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夸奖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对鼓励的言辞和行为反应良好,而对惩罚和有失体面的言辞和行为反应最坏。因此,很多父母将赞扬孩子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万能之药。但是,夸奖孩子也有夸奖孩子的技巧,就像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孩子同样对孩子有害。夸奖过分或夸奖不适当都会适得其反。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当今时代,这一道理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因此,一些孩子,尤其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几乎整天就是沉浸在一片夸奖声中了。

不错,没有不喜欢别人夸奖的孩子,因此,适度地夸奖确实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过,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夸奖并非多多益善。孩子如果经受的夸奖过多,就容易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而孩子要是成了骄傲自大的人,那他的一生也就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了,哪怕他先前还是一个英才或天才!

下面我们来看看阿明的故事:

有一个叫阿明的人,两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更是突出,他父母给他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试图在音乐方面给他最好的培养。

阿明也确实聪明,老师教的他能很快学会。四五岁的时候,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会演奏多种乐器。他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尤为出色,并且很快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人们都说他是个音乐神童,是个伟大的天才,他的父母更是把他当成了宝贝,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说阿明的音乐水平超过了老师,甚至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音乐家,说阿明注定会成为像巴赫那样的音乐大师。殊不知,这样过多过分的赞誉,不禁让阿明感到飘飘然,因而他整天就陶醉在了沾沾自喜之中。这时,阿明连一点点不同意见也听不进了。当老师告诉他在音乐表演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时候,他就被激怒了,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意见,还对老师吼着说他是故意那样演奏的。当老师耐心指教他,给他做示范演奏时,他一点也不虚心,反而找老师演奏中出的茬子,嘲笑以老师的水平不够做他的老师。结果硬是把老师气走了。在没有老师“唠叨”的日子里,阿明越来越得意了,他胡乱地改动大师的作品,并经常说大师的作品不过如此。父母想给他重新请一个老师,他一概拒绝,说老师都是不中用的,根本不配来教他这百年一遇的天才。

结果怎么样呢?若干年之后,阿明变成了一个酒鬼。整天的酗酒摧毁了他的听力和灵巧的手指,他的演奏越来越差。到后来,他连基本的音阶都演奏不准,更不要说演奏什么美妙的音乐了。但是,他还一味地愤世嫉俗,说是人们不理解他这样一位天才。

以上这个事例说明:过分夸奖会让一个人飘飘然。阿明的结局确实令人遗憾。遗憾之余,我们是否觉得:阿明这个天才不正是被过分的表扬扼杀的吗?如果把夸奖比作一味药,那它无疑就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补药,但“是药三分毒”,即使是补药,也不能大量服用,要小心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阿明的悲剧就是过分夸奖的副作用所致。

孩子年龄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夸奖过度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满、不服从家长的管理,时间久了,一旦进行必要的责备时,孩子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批评,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第一,让孩子明白父母赞美自己的真实意图。在生活中,可以具体到每一件小事情上,如“妈妈希望你玩完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妈妈最爱这样的孩子”、“穿衣服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样的孩子才会博得众人的爱护”。当孩子明白某些行为会赢得父母的赞美,孩子就会更有信心去完成这些事情。

第二,表扬方式要合适,无论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都要讲求教育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两种表扬方式相互结合。在给予孩子肯定与赞美时,一定要保证情感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也应该配合肢体语言,如拥抱、抚摸等,这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孩子提出物质方面的奖励,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协商,对孩子说:“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得到这份礼物。”

第三,合理制订奖励规则。家长给予孩子奖励时,不要一味地听从孩子提出的要求,应有一个奖励规则。否则,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如不考虑父母的切身感受,一味地提要求。当然,父母在制订奖励规则时,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夸奖只是家长得以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的确,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这是夸奖能够立竿见影的真正原因所在。夸奖孩子,与其说是出于孩子情感上的需要,不如说是大人的方便,借此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愿而已。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别过分地夸奖孩子了,因为这容易使孩子成为自高自大的人,而总有一天孩子的这种心理优势会在现实里跌得粉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